论拆字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拆字是汉字修辞的重要方式,但历来的修辞学者却没有把它完全讲清楚,这为我们的拆字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试图在前人关于拆字、离合、析字等汉字修辞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把拆字这个修辞格的范围廓清,把貌似拆字而实非拆字的语言现象也一并指出,为人们运用拆字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推动汉字修辞的深入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广泛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首先,本人对前人关于拆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搜集,并对搜集的材料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极力归纳出前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是广泛搜集语言事实,本人从已有的文献、网络、电视节目以及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大量关于拆字的语言事实,并根据修辞现象的特点对所搜集到的语言事实进行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对这些语言事实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仔细地分析,力图比较准确地总结出拆字的特点,科学地概括出拆字的规律。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拆字的特点:即只有那些为了修辞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离,读者合”这一形式特征的语言事实,才是拆字;另外分析了拆字的修辞功能及不拘“六书”的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拆字与非汉字修辞中的借代、双关和对偶的兼用现象。第三部分,分析了汉字系统在字形方面的特征为拆字灵活运用汉字提供了客观上的保障:被拆分的汉字与拆分后的汉字笔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笔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四部分,阐述了拆字只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文字游戏,运用拆字的言语作品有的是文字游戏,有的不是文字游戏,从而纠正了历来人们对拆字的偏见,进一步地深化了对拆字本质的理解。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汉字修辞方式,深入研究拆字对于指导人们运用拆字的修辞实践,对于推动汉语修辞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诸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有效的翻译标准离不开读者的参与。尽管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受到许多翻译家的重视,对读者反应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文
<正> 张永戈,女,32岁,陕西省汉中八一三厂工人。一九八○年七月上旬,正值产后二十天,不慎感受寒湿。自觉项背发硬、发麻,无汗,皮中有如虫行状,周身关节疼痛,畏寒,两臂不能高
日常生活中“最”字的使用是很频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从数量的特征来看,它表示的是一种极量。对副词“最”的研究
意义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多年来,来自哲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理论试图回答意义的本质
一切文化当中的交际互动行为无不建立在价值观、道德和伦理的基石之上。翻译活动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语际、人际以及跨文化的间性特质内在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并呼唤伦
公式化语言(即短语等)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公式化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语料库从普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分析,而从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指导,参以语言类型学背景下的介词理论,对桂南平话、白话的前置介词、后置介词和“V+X+L”中的趋向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桂南平话与白话
随着翻译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尤其是涉及译入语社会文化语
游泳池在我国的大规模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已成为一项集娱乐、休闲与健身为一体的群众性运动场所,至今的需求与建设可谓方兴未艾。但由于在我国发展的相对较晚,实际
本文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连续墙与土相互作用的特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以极限平衡理论、弹性抗力理论以及考虑土体弹塑性的有限元理论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