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改革开放相伴而来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与非公有制经产生,同时就业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知识青年返城、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因素催生了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出现,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大变革的背景影响,非正规就业群体规模增速很快,在我国就业市场上越发扮演起重要角色。但由于该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与生俱来的不稳定因素使得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无保障风险增加,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主要是针对固定用人单位的正规就业形式而设计的,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则缺乏制度支持。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与分析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特征,以及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参保现状与问题,进而找到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文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研究之初对大量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对论题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群体分类、基本特征等方面做系统地阐述。得到的结论是:非正规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障十分具有必要性,这一部分的理论探索,拓展了分析空间并充实了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二,针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保问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等书籍地研读,深入分析了各理论与非正规就业及其保障间的关联性,包括由二元经济理论分析非正规就业成因,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就业市场的流动性,以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理论分析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深度,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佐证。其三,运用历史分析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尤其是针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演变进行了梳理,以此突出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的必要性,进而为后文提出政策改进方向埋下伏笔。其四,选取石家庄市为例,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并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客观展现非正规就业者及参保现状,进而找到突出问题——参保率低、断保严重、对政策陌生且不信任、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参保问题严峻、参保维权难等。在分析影响因素方面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处理,将影响参保的16个因素成功降维为五类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归纳命名为经济、户籍地域、法律维权、政策管理、观念意识因素。该部分创造性地将因子分析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从降维视角对影响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的原因进行了归纳,这种研究方法地创新运用,有别于其他学者关于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并为对策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五,综合上述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非正规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障的建议,建议包括理念、政策、配套保障三个层面,其中每个层面又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政府需要发挥积极主导性作用,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应高度重视。为非正规就业群体建立适用性强的制度体系,统一非正规就业相关概念,纳入统计体系;在政策和资金上要给予优惠与补贴;还要注意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法律法规、户籍制度、就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总之,本文在论述上做到了以理论为支撑,以政策为导向,以实际调研为依据,同时运用发散的创新思维,成功地将因子分析、实际调研等方法与本论题结合,对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并针对问题及因素为解决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保问题提出了多维度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