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浪微博(简称微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通过发布简短的文字与图片等信息来分享个人生活的社交网络,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最活跃的中文互联网平台之一。微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的重要空间,在网络人际关系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和使用动机等方面,而其在虚拟网络中进行自我呈现、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则一直被忽略。不同于Facebook这一类具有清晰自我描述及强调展示个人真实信息的社交网络,微博则以热点话题的分享和传播为主。除此以外,微博的可匿名性及其单向关注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交关系可以从狭窄的熟人网络广泛延伸到基于兴趣的陌生人网络。那么在这样的自我呈现空间,人们所展示的自我是否是真实的自我? 本研究探讨了个体在微博页面所呈现的人格特质的真实性,并对自我呈现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共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考察被试在微博页面所呈现的特质对其真实特质反映的程度,从页面呈现的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准确性(页面特质与博主自评现实特质的关系)、理想化偏差(页面特质与自评理想特质的关系)以及现实参照性(页面特质与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这种真实性的考察。研究二则从两个角度对页面特质呈现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采用44条目大五人格问卷(BFI),通过发放网络问卷、抓取微博页面内容、自评与他评结合、主观内容评价与客观内容编码结合等方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研究发现,微博页面所呈现的特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维度上均与现实特质显著,此外并未受到理想特质的影响,并且与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印象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综合这四方面来看,页面呈现的特质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反映页面主人的真实特质,验证了微博这一虚拟空间中的自我呈现是“现实自我”(extended real-life hypothesis,Back,2010)这一假设:而在人格特质呈现的机制方面,则发现微博用户的自我表述内容中呈现的特质与整个页面的特质显著相关,并且信息分享的比例也与页面所呈现的尽责性与情绪稳定性特质相关,初步揭示了微博页面自我呈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