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技术标准已逐渐成为通信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将占据行业绝对优势地位并最大化获得行业利益,但当前很多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起步较晚,在国际竞争地位和标准制定话语权等方面呈现明显弱势,难以将自有技术纳入技术标准成为必要专利,至今仍需依赖外国技术标准。因此,掌握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布局、提高技术标准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标准必要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技术标准已逐渐成为通信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将占据行业绝对优势地位并最大化获得行业利益,但当前很多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起步较晚,在国际竞争地位和标准制定话语权等方面呈现明显弱势,难以将自有技术纳入技术标准成为必要专利,至今仍需依赖外国技术标准。因此,掌握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布局、提高技术标准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标准必要专利是国际技术标准中的主要内容,文章从标准必要专利构成要件的视角出发,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锁定,分析得出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专利国际化为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关键影响要素,并在考查全球通信企业技术标准竞争格局的基础上,以2000-2019年76家全球主要通信企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专利国际化都能显著促进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其中专利国际化的正向效应最为突出,技术引进的正向效应稍弱,但甚于合作研发。从不同技术来源看,国内技术引进、国内合作研发相比于跨国技术引进、跨国合作研发更能增强通信企业的标准竞争实力。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领先企业和成熟型企业来说,回归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即专利国际化的积极作用最大,技术引进次之、合作研发影响系数最小;但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型企业、成长型企业、模仿型企业和过渡型企业来说来说,技术引进的正向效应最明显,专利国际化次之,合作研发则会反向抑制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幼稚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来说,合作研发更有助于形成技术优势,专利国际化正向效应稍弱,但甚于技术引进。最后,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对如何提高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常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旧常态粗放发展向新常态集约发展转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可见降低资源错配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下“晋升锦标赛”以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拥有“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排污行为猖獗、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新时代环境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应运而生。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是实现环境治理区域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因此,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主体角色、监督企业环境治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
如今,放眼于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的加速演进不断改变着国际竞争格局;再回看国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过度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传统粗狂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在这种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内部发展急需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作用,并将企业创新摆到了技术创新的第一位置。但随着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靠
“微笑曲线”最初描述了企业所处的生产环节和其获得的增加值两者的关系,在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营销的价值链上,两端环节的增加值率较高,而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增加值率较低,因此呈现出“微笑曲线”的形状。类似于全球价值链,隐含能源同样存在着能源投入-加工-消费的链条,即全球能源链。那么,全球能源链中国家部门所处位置与其增加值率之间是否也存在“微笑曲线”呢?这对于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政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了GDP100亿元的历史突破;另一方面,各地区创新动力不足、成果分配不均、能源耗损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2017年党的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系统日趋开放融合促使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常态,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外来制造业并快速崛起,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制造的中心,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趋势出现,低端制造业提质增效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越发重要,在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两业”融合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推进制造业与生产型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工作重点,具有重要战略研究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据产业不同组织形态和融合阶段特征,概括“两业”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以及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的双重背景下,我国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学研究最大化财富创造的必涉命题,将环境资源与劳动、资本等经济要素一样纳入资源配置测算框架,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逻辑和要求,对实现经济高质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环境规制、环境要素以及资源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产业发展方式及侧重点逐渐转变,服务业愈来愈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出让市场化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日渐成熟,这对服务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土地出让市场化同样会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程度,而房价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外化表现,也会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探讨土地出让市场化与
外资自由化的兴起对于国际分工深化和全球投资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重心正逐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引起了我国政府对服务业外资准入政策的设计的重视,如何推动外资自由化进程促进更高质量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外资自由化的度量方法,从签署国际投资协定表征的外资自由化的承诺效应、信号效应和交互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服务业
2021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贫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同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回首自2015年11月开始实行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卓越成绩: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也持续降低。但受到疫情灾情的影响,截止2020年8月底,我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共增加了55.6万人。因此巩固脱贫成果、减少返贫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