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oNi基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晶高熵合金兼具高熵合金广阔的成分设计空间和共晶合金铸造流动性好、微观偏析少等特点,可以满足众多精密仪器和复杂大型铸造零件的要求,为高熵合金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多主元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缺乏指导准则,这极大的限制了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开发和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二元合金平衡相图中的共晶成分为起点,耦合各元素之间的混合焓进行共晶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并把此方法从四元拓展到高阶共晶高熵合金体系。在此基础上,表征了所设计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和元素分布,并系统研究了热稳定性和压缩力学性能,初步建立了成分-组织-性能关联,为共晶高熵合金的高效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首先,以A(A为Nb、Ta、Hf或Zr之间任意一种元素)-FeCoNi(统称为B类组元)合金系统为例,提出基于A-Bj(Bj=Fe、Co、Ni)二元共晶点并结合A-Bj原子对之间混合焓来快速确定四元共晶高熵合金成分的设计方法。其中A-Bj(Bj=Fe、Co、Ni)为二元深共晶点,A-Bj原子对之间的混合焓比B类原子对之间负值更大,且B类原子之间可以无限互溶。在液态时,A-Bj原子之间的热力学驱动力更大,倾向于形成化学团簇,而动力学上高浓度的Fe、Co、Ni原子之间的更易形成化学团簇,所以凝固过程中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两相会同时结晶形成共晶组织。具体而言,利用Nb10.6Fe89.4、Nb13.9Co86.1和Nb15.5Ni84.5二元共晶点成分,根据这些原子对之间的混合焓-16 kJ·mol-1、-25kJ·mol-1和-30kJ·mol-1确定二元共晶成分的混合比例,快速得到Nb0.62Fe1.98Co1.22Ni1.00四元共晶高熵合金。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生成了包含fcc(体心立方)和Laves两相的纳米级片层状共晶组织。类似的,按照此设计方法还设计出A类元素为Ta、Hf和Zr时的四元共晶成分,分别为Ta0.64Fe2.07Co1.29Ni1.00、Hf0.47Fe2.11Co1.22Ni1.00、Zr0.53Fe1.94Co1.19Ni1.00。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固溶体相与金属间化合物相发生共晶反应处的二元共晶点,耦合各A-B原子对之间的混合焓,可以快速定位具有共晶组织的共晶高熵成分范围。其次,将上述四元共晶高熵合金成分的设计方法拓展到高阶共晶高熵合金体系。具体而言,通过改变A-FeCoNi合金系统中A类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基于Ai-Bj(Ai=Nb、Ta、Hf、Zr或Ti之间的两种以上元素,Bj=Fe、Co、Ni)二元共晶点成分,并结合Ai-Bj原子对之间的混合焓,快速定位到具有共晶高熵组织的成分,设计得到了包含五主元到八主元共计9个高阶共晶高熵合金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固溶体相与金属间化合物相发生共晶反应处的二元共晶点成分,耦合各Ai-Bj原子对之间的混合焓,也可以快速定位具有共晶组织的高阶共晶高熵成分范围。同时,主元数的增加会影响共晶凝固过程中液相与固相的分配系数和原子扩散,从而对共晶组织的片层间距和形貌产生影响。此外,研究了本论文所设计的13种共晶高熵合金在600℃和900℃进行热处理之后的微观组织热稳定性和影响项因素。实验结果表明,600℃进行热处理之后,共晶高熵合金组织与铸态时接近,四元基共晶高熵合金没有出现Laves析出相,而对于高阶共晶高熵合金,特别是六元合金Hf0.16Zr0.13Ti0.36Fe2.04Co1.18Ni1.00、七元合金 Nb0.21Hf0.11Zr0.11Ti0.25Fe1.98Co1.19Ni1.00、八元合金 Ta0.11Nb0.18Hf0.08Zr0.10Ti0.19Fe1.96Co1.22Ni1.00三个成分在 bcc(体心立方)基体中析出大量10~60nm颗粒状或者片层状的Laves相。900℃进行热处理之后,共晶高熵合金组织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球化现象,但相组成和元素分布无明显变化。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温度和混合熵对高熵合金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起主导作用导致的。最后,对设计得到的共晶高熵合金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由于固溶强化效应,FeCoNi基共晶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普通二元共晶合金。不同片层间距的共晶组织与屈服强度之间满足σy=σ0+L/k关系。对 Nb0.62Fe1.98Co1.22Ni1.00 四元共晶高熵合金而言,σ0=1.24 GPa,k=22.70 GPa/nm。其中σ0、k均为常数,σ0与共晶组织的各组成相为单晶体时的屈服强度相关;k与片层间距和晶界对强度的影响程度相关;L表示片层间距。其中表示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当主元数增加到六个及以上时,微观组织中共晶组织界面变得粗大导致高阶共晶高熵合金的压缩塑性呈现随主元数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共晶点耦合混合焓快速设计多主元共晶高熵合金的方法,并对所开发的共晶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元素分布、热稳定性和压缩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成分-组织-性能关联,为共晶高熵合金的高效成分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
其他文献
"教学评一体化"思想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评价与怎么评价"几个方向进行具体的落实。初中语文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认知状况,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确定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让实施的教学真正响应学生真实的学习要求,从而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语文的作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步步紧实的教、有量化且多元化的评帮助学生审题、立意
会议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耐腐蚀和抗高温氧化性能,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件的首选材料。而获得高品质粉末是合金和盘件的基础与保障。本文以提高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品质为出发点,围绕原始粉末-粉末存储-粉末脱气-固结成形的流程,在明确粉末表面状态在存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与粉末动态脱气行为的基础上,研究粉末存储状态和真空脱气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机制,并从粉末高温氧化角度阐明原始颗粒边界(PPB
学位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典型的金属智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弹热效应、形状记忆效应及超弹性等功能特性,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其中,Co-Ni-Ga系形状记忆合金在较宽的成分区间内均可发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且具有超弹应力滞后小、温度敏感性低、可操作温域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智能传感、驱动等领域。然而,该体系合金的晶界结合力弱,可开动滑移系少,晶体各向异性强,具有本征脆性高的缺点,其多晶材料在外力循环下极
学位
铯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宽色域、窄半峰宽等优点,在高清显示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单一卤素钙钛矿,如CsPbI3,其发射光谱波长大于680 nm,不符合高色纯度红光(波长位于620-650 nm)的需求。虽然混合卤化物组分很容易实现纯红光发射,但在电场下易产生相分离,光谱的稳定性差。利用量子限域效应,减小CsPbI3量子点的尺寸可以获得纯红光发射,然而,尺寸减小显著增加了
学位
由于兼具5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高强度、可焊接与耐蚀性能好等特点,基于T相及其亚稳相强化的新型Al-Mg-Zn-(Cu)合金,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轻量化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提高合金中Zn元素含量、引入Cu微合金化以及利用最终形变热处理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但预变形的引入会在基体中产生大量不均匀分布的位错结构,诱发析出相的非均匀形核与快速长大、粗化,损坏了合金的塑性。因此,需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金属锌负极理论容量高(5855 mAh cm-3和820 mAh g-1)、水兼容性良好、电极电位较低(-0.763 V vs.标准氢电极)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二价Zn2+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电极结构退化、扩散动力学缓慢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因此,开发能够高效、稳定、快速Zn2+储存的正极材料是推动水系锌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之一。针对以上难点,
学位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是否有助于提升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问题,文章论述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驱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及植物碳同化的角度分析了植被恢复对荒漠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意义。分析表明,荒漠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间协同作用研究不完善,对荒漠植被及土壤碳同化过程间的联系及碳固定后的最终走向仍然不明确,给荒漠生态系统增汇研究带来了局限性。未来应更加关注植物在干旱环
期刊
双相不锈钢因具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已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发。然而,已报道多起海洋双相不锈钢部件因氢脆发生失效事件。到目前为止,关于双相不锈钢的氢扩散、氢陷阱以及氢脆机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对双相不锈钢的氢传输和氢致断裂机制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2205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电化学氢渗透、多物理场有限元法、
学位
Ni-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大输出应变、高功率因子、可磁驱动的优势,使其有望满足微型传感、制动领域的应用需求。Ni-Mn-Ga合金多功能特性的来源是马氏体相变,由于马氏体相的自协作行为,导致合金实现双程形状记忆效应需要经过训练过程,难以直接实现高应变输出;另一方面,关于合金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电阻及阻抗信号的研究非常有限,缺乏对相变相关磁电阻效应与磁阻抗效应的理论机制研究。为了解决块体多晶N
学位
形变是材料在制造、加工和使用工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近年来,突破“超级钢”向更高强韧、耐腐蚀的高性能材料探索已经开始,有国内学者研发出了屈服强度达到2200 MPa、延展性达到25%左右的碳钢材料。腐蚀科学表明,高强度、高延展形变的材料反较低强度、低形变材料更易发生腐蚀断裂,而目前关于材料腐蚀寿命的研究中,很少考虑高延展应变对腐蚀寿命的影响。本论文关注高延展性材料在使用中常发生的应变现象,进行应变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