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铈纳米颗粒玻璃体腔注药术后生物安全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出现已被证明与眼睛中活性氧(ROS)的产生有关,而氧化铈纳米粒子已经被证明可以作为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但目前尚缺乏系统性地研究氧化铈纳米颗粒作为药物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将已合成的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作为药物,分别以2种不同浓度(42.5μg/mL、170μg/mL)对SD大鼠行玻璃体腔注药,从而系统的评估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的生物安全性,为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在眼部应用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性检测。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已合成的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纳米颗粒(CeNPs)进行粒径及电位等表征的测定。细胞水平,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纳米颗粒(CeNPs)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动物水平,将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作为药物对SD大鼠行玻璃体腔注药术,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对大鼠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并于第21天取大鼠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从而评估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纳米颗粒(CeNPs)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将已合成的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纳米颗粒(CeNPs)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下均为单一、近似球形。
  四唑盐(MTT)比色法实验提示加入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从10μg/mL至100μg/mL不同浓度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24h后的存活率均大80%,从而证明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纳米颗粒(CeNPs)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低细胞毒性。动物实验,实验组将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分别以2种不同浓度(42.5μg/mL、170μg/mL)对SD大鼠行玻璃体腔注药,对照组将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眼底照相在术后第1天观察到明显的视网膜血管的迂曲及形态异常,在之后的21天的观察中,视网膜血管的迂曲及形态异常呈现逐渐减轻及恢复的过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术后第1天可见视网膜表面的类似炎症物质的渗出,在之后的21天中视网膜表面的这种类似炎症物质的渗出的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过程,并且通过对视网膜的厚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视网膜厚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视网膜电图(ERG),通过对视网膜电图(ERG)b波的比值(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实验组及对照组视网膜各层形态均完整。
  研究结论:
  3种不同大小(3-5nm、20nm、100nm)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作为药物行玻璃体腔注药术后的生物安全性良好,且不同尺寸对其生物安全性影响较低。我们测定的不同浓度(42.5μg/mL、170μg/mL)的氧化铈纳米颗粒(CeNPs)对其生物安全性影响较低。该实验为氧化铈纳米颗(CeNPs)用于涉及抗氧化应激的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生物安全性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作为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造成患者术后视力的再次下降也被患者称为二次白内障。大量研究认为是手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植入人工晶状体表面粘附、增殖、迁移并上皮-间质分化导致后囊膜混浊引起PCO。本论文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技术(SI-RAFT)将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以及甲
目的  评估一种经角膜微切口对后全脱位并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s)行巩膜缝合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复杂性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OL后全脱位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并经该微创手术行IOL复位的患者资料。手术方法:经透明角膜1.5mm微切口在长弯针辅助
目的:通过随访正常人群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角膜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和眼表环境的客观、主观检查结果,探究角膜树突状细胞所反映的眼表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眼表环境所代表的眼表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受试者24例24眼,予以双眼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要求每周配戴5日或以上、每日配戴8小时或以上,取右眼为试验对象。随访计划:戴镜前、戴镜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总计5次
目的:  评估利用基于扫频OCT技术(SS-OCT)的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结构参数精确性,即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此同时,将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参数值与光学部分相干(PCI)生物测量仪IOLMaster500所测生物参数值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原理的仪器OA-2000和IOLMaster500测量圆锥角膜生物参数的一致性。  方法:  该前瞻性研究选取在温州
学位
期刊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50-80岁的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睑板腺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50-80岁的93名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的131只眼。对纳入研究的每一位患者都由同一位医师详细询问基本信息,并对患者进行SPEED(theStandardPatientEvaluationofEyeDryne
目的  背景近视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在亚洲,角膜塑形术作为能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之一因其显著的优越性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大范围应用,尤其在亚洲使用率最高。临床工作中,从角膜地形图发现,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K镜)后视轴位置发生改变,即kappa角发生了改变;追踪角膜塑形术塑形原理,压平中央角膜,改变中央角膜形态;因此角膜塑形术后kappa角是否真的发生改变呢?我们知道,kappa
学位
目的:1、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人口学特征.2、分析CSC患者的年龄、基线视力、治疗情况和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眼底蓝光自发荧光(bluelightfundusautofluorescence,B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
目的:通过在角膜曲率最大径线做角膜缘隧道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伴散光,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LASIK术后视觉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术后的视觉质量,以期为高度近视的矫正提供另一选择。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高度近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53眼)。A组:接受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共15例(26)眼。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