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期与认知策略对情绪图片加工的影响:行为和ERP证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潜在事件提前进行心理加工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心理功能,这一事前心理加工过程被称为“心理预期”(Anticipation)。研究者采用线索-目标范式探讨预期对个体情绪加工的影响。已有预期研究主要关注预期对目标刺激诱发的情绪反应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关注预期阶段本身诱发的情绪反应,但遗憾的是上述相关结果普遍一致性较低。认知策略指个体看待、认识情绪事件的方式。部分预期研究发现,预期阶段内的认知策略可对目标刺激及预期阶段本身诱发的情绪反应均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多数预期研究并未对该因素进行控制,同时研究发现尽管未被明确要求个体很可能已在预期阶段无意识进行过认知调节,所以多数预期研究在目标刺激和预期阶段发现的预期效应很可能已与认知策略效应产生混淆,这种混淆也可能是已有预期研究在结果上一致性较低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预期阶段的认知策略因素进行控制。此外,尽管部分预期研究控制过预期阶段的认知策略因素,但其在实验中仅将预期因素作为额外变量,并未在同一实验框架下将预期和认知策略均作为自变量,这无法充分揭示预期和认知策略各自在个体情绪加工中的效应。
  综上,研究一将首次在同一实验框架下将预期和认知策略均作为自变量,以探明二者对目标刺激引发的情绪反应的影响(主要目的),同时为全面揭示个体在整个预期活动中的情绪加工进程,研究一也将探讨预期阶段类别和认知策略对个体情绪加工的影响(次要目的)。研究一探讨的认知策略为认知重评。研究一采用经典的线索-目标范式,共两个Block。每个Block内均有可预期和不可预期两种条件,目标刺激图片均分为厌恶和中性两种。其中一个Block若在预期阶段采用自然感受情绪和想法的方式,则另一Block在预期阶段通过认知重评控制当前情绪。实验记录被试的主观情绪体验评分和脑电数据。
  研究一目标呈现阶段结果显示,在行为层面,预期效应不显著且未与认知策略交互;认知策略与图片效价交互,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可降低厌恶图片的不愉悦度和中性图片的愉悦度。在电生理层面,预期和认知策略不交互;预期影响早期LPP且与图片效价交互,在厌恶图片上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早期LPP波幅无差异,在中性图片上不可预期的早期LPP波幅大于可预期;认知策略对早期和晚期LPP均有影响,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可降低厌恶和中性图片引发的早期和晚期LPP波幅。早期LPP对注意分配敏感,晚期LPP对精细意义加工敏感。可见,在行为和电生理层面预期和认知策略对图片引发的情绪反应均为加性影响;预期影响早期注意分配,对主观情绪体验无影响;认知策略对早期注意分配、晚期精细意义加工及主观情绪体验均有影响,此外,认知重评相比自然感受对厌恶和中性图片引发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均有减弱效果。
  研究一预期阶段结果显示,在行为层面,在自然感受下对厌恶图片的预期不愉悦度最高,不可预期的不愉悦度次之,对中性图片的预期愉悦度最高,在认知重评下三种预期阶段的评分无差异;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使三种预期阶段的评分均显著趋向中性。在电生理层面,在自然感受下对厌恶图片的预期引发的LPP波幅高于对中性图片的预期和不可预期,后两者的LPP波幅无差异,在认知重评下三种预期阶段的LPP波幅无差异;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使三种预期阶段的LPP波幅均降低。预期阶段诱发的均为对注意分配敏感的早期LPP。可见在自然感受下三种预期阶段引发的主观体验和注意分配可显现出差异,在认知重评下这些差异消失;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对三种预期阶段引发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均有减弱效果。
  虽然研究一证明,认知重评相比自然感受对厌恶和中性图片引发的主观情绪体验均有减弱效果,但我们尚不清楚个体是否能够自主认识到该效应,以及这种自主认识在不同预期阶段内的表现。探明这一问题是重要的,因为个体关于情绪调节效果的自主认识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行为,进而影响其在面对情绪事件时的适应性。因此,研究二将通过由线索-目标范式改编的行为选择范式探明个体是否能够自主认识到上述效应,以及这种认识在不同预期阶段内的表现(目的一),同时也检验在个体能够自主选择预期阶段认知方式的前提下,预期和认知策略对目标刺激引发的主观情绪体验的影响(目的二)。研究二采用由线索-目标范式改编而成的行为选择范式,依旧包括可预期和不可预期两种条件,目标刺激图片依旧分为厌恶和中性两种,但被试在预期阶段需要从自然感受和认知重评两种方式中自主选择一个可使自己在看图片时感觉更中性的方式。实验记录被试的选择和主观情绪体验评分。
  研究二预期阶段结果显示,个体在三种预期阶段内均显著倾向认知重评,可见个体能够自主认识到认知重评相比自然感受可降低目标刺激引发的主观情绪体验,并相应增加对认知重评的选择倾向。目标呈现阶段结果显示,预期效应依旧不显著且未与认知策略交互,可见预期未对目标刺激引发的主观情绪体验产生影响;认知策略与图片效价交互,相比自然感受,认知重评可降低厌恶图片的不愉悦度和中性图片的愉悦度,可见在个体自主选择预期阶段认知方式的前提下,认知重评对主观情绪体验的降低效果依旧被稳定地发挥出来。研究二在目标呈现阶段的结果与研究一一致,说明预期和认知策略对目标刺激的影响很可能未受个体自主认识行为的干扰,也可见研究一的发现具有较高可重复性。
  综上,本研究为情绪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一明确了预期和认知策略各自在情绪加工进程中的效应,证明了控制预期阶段认知因素的必要性,为增强日后预期研究的可重复性提供了方向;研究一发现认知重评可达到一种非常显著而广泛的情绪调节效果,这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和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治疗提供了新可能。研究二为研究一提供了行为层面的拓展并证明研究一结果的可重复性,也为临床心理治疗中的个体认知训练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来源,可利用fMRI技术深入探讨脑机制,可设计更多样的预期条件,可将更多认知策略运用到预期阶段并将不同认知策略的效果进行对比,可将预期阶段时长作为自变量纳入预期研究。
  
其他文献
根据尤金·法码(Eugene F.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不同层次的信息,包括历史证券价格的信息、公开信息以及私有信息,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效率的核心就在于对信息的定价。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以财务会计报表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向外传递公司有关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随着各利益相关者对多元化信息需求的日益提升,财务信息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股东、债
学位
过去40年间,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沧桑巨变,2015年年末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其基础设施之一的中国评级行业也经历着高速的成长。但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仍然伴随着诸如发行人付费模式、多重监管存在盲区、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不完善、尽职调查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投资者之间缺乏公信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开放,国内国际投
学位
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形式。近年来因为整体经济结构变化和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到明显冲击,各类信贷风险事件频发。同时,我国银行业开始加速市场化改革,过去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被动获取收益的局面将消失,银行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信贷资产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贷规模和信贷资产组合配置的管理,在当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依靠信贷规模扩张的发展模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对于大萧条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都试图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做出合理解释。伯南克认为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是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当时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是否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大萧条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以及影响的程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在1934年爆发白银危机,白银危机的发生是否与大萧条有关也引起
学位
2010年3月31日,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式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打破了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缺乏卖空交易机制的格局。随着卖空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卖空交易机制与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卖空交易机制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路径来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依旧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本文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卖空交易机制为什么能够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
在中国当前低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演变进程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然而囿于生育数据质量问题,中国真实的生育水平长期“雾里看花”。考虑到生育模式与生育水平的密切联系,本文尝试从生育模式的角度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演变进程展开分析。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基于人类生育率数据库(Human Fertility Database)和中国人口普查及相关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其他国家和
学位
自最高人民法院首例债务不存在的消极确认之诉判决生效以来,在此类诉讼中,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已然成为司法实务中一贯的处理方法。然而域外立法及理论学说认为在此类诉讼中应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中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无规定,但通说观点也认为应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实证分析的成果显示,当前中国司法实务在处理此类诉讼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确认利益的审核程度不高;其次,证明责任的分配存在自由裁量的倾向;第三,裁判文书的说
学位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当前和今后社会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心浮躁的今天,借鉴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来安抚人心,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有益于大学生群体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关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和社会稳定,事关在本世纪中叶现
学位
表见理论的发展是法律对事实的某种屈从,这一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对法律规则的运行机制起着校正的作用,它构成防止法律自身弊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表见规范之理论最早源自日耳曼的动产法律中的“以手护手”(简称:Hand Wahre Hand)原则,是相对人对与法律真实相悖之外观表征合理信赖且善意谨慎,本人对外观表征之存在具有可归责性,法律强制本人与相对人发生表征为真实状况时的法律效果。我国关于表见规范之研究系沿
学位
能源过境是能源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能源产业上游和下游的纽带。得益于技术领域的实质进展,近年来国际长输油气管道的数量和类型都显著增加。一方面,跨越国界的油气管道将遥远的生产领域和外国的最终客户相联系,区域性和国际性的油气管道网络日渐成形;另一方面,这样的跨境油气管道所通过的国家和区域亦面临不同内部冲突和其他治理挑战,从而抛出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和国际能源法律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能源安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