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理论视角下中国当代散文俄译过程中的审美再现 ——以《迟子建散文系列》(节选)译本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迟子建散文系列》(节选)为翻译实践材料,所节选作品的主题相对全面,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自然的歌颂,有对女性的关怀,有对行旅的感慨,亦有对故乡的眷恋,尽显迟子建散文的艺术特质:语言与审美紧密相连;意象丰富,发人深省;意境温暖、深远,含有诗的意蕴;相对的意象暗涵反向美学的哲思;审美与生活同一,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模糊诠释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根据翻译实践报告的要求,笔者以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对《迟子建散文系列》(节选)进行翻译实践,再现原语审美信息,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书写本报告。其中,报告以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为基本框架,列出原语审美信息,结合翻译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畅与物游”“视野融合”“感同身受”与具体的翻译手段:模仿、重建或改写、翻译审美理想中相对相融的审美原则,再现笔者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散文的翻译方法与规律进行总结,以期积累翻译经验,证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对笔者个人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凯鲁亚克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小说家中最受赞扬也是最被误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二部小说《在上路》被誉为“垮掉一代的圣经”。这部小说围绕以萨尔和迪安为代表的“垮掉一代”四次穿越美洲大陆的旅途经历展开。目前,国内外对凯鲁亚克小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反叛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的研究上。本研究从空间理论的角度对《在路上》这部小说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两位主人公萨尔和迪安在三种空间里的困境和精神救赎的探索。本研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质疑普适性价值规范和体系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兴起,被多元性社会和片段性、不确定性话语非中心化了的碎裂的主体受到学者关注,重新思考日常生活空间建构中人的主体性作用成为后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重点。健康地理学在这一思潮下展现出符号性、象征性、文化性与社会性的空间研究趋势,转向对承载文化与主体性内涵、使用者与空间(场所)互动关系的各类健康空间(场所)的探讨,来反思日常生活的常规和实践
分析高校出版社微信营销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行业特点,创新新媒体运营机制;遵循传播规律,提高新媒体营销效果;融合资源技术,挖掘新媒体营销潜力的改进策略。
作为文学界的翘楚,贾平凹著作等身,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力军,也是文学外译研究绕不开的人物。然而,其作品英译情况却不尽人意。其小说《高兴》于2017年由韩斌(Nicky Harman)翻译成英文出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本论文选取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及其英译本Happy Dreams进行研究。《高兴》作为一部严肃文学,在翻译过程中其文学性的传递十分重要。而文学性与作品中的前景化语言紧密相连。因此,
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关注,相应地环保类科普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寂静的春天》作为护生态平衡的开山之作,近五年来在我国的汉译本数量激增,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因此该作品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图里的预先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角度出发,对1979年吕瑞兰和李长生的译本和2018年辛红娟译本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重构两译本中体现出的翻译规范。首先,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两译本的译者受
长句的翻译是英语学术著作汉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译好长句至关重要。为此,本实践报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学术著作《神话与哲学: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翻译项目(节选)为实践来源,总结长句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该著作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古典学专业副教授卡萨林·摩根所著,于2000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翻译过程中,本报告发现原文长句具有多并列成分、多附加成分、多修饰语的特点。这些特
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在物质生活不断充盈并得到满足后开始寻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正是在这一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旨在以一种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娱乐、信息服务的娱乐新闻大受欢迎。同时,新闻中大量存在的隐喻在增强新闻感染力、提升新闻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娱乐新闻中的隐喻翻译值得深入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新闻,娱乐新闻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参与翻译活动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商得以快速发展和崛起,新媒体成为产品营销的重要平台,这也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产品新媒体营销是农业与网络的跨界深度融合,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利于广泛推广与营销农产品。
期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吸引了中国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中亚五国的教育状况,对于中亚五国教育报道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作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教育新闻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类新闻具有准确、简洁、客观的特点。本次翻译实践的翻译目的就是以连贯、简洁的语言对中亚五国教育领域的报道进行客观二次传播,这与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