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研究(1997-2017)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教育改革作为应对教育竞争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已然成为各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重点。自1997年伊始,英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介入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政策,逐步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1997至2017年间,英国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可谓是英国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以1997至2017年间英国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为依托,梳理演进历程、分析演进特点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将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改革大有裨益。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相关史料、政策原文的搜集、整理、归纳,对英国1997至2017年间颁布的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政策进行了宏观上的把握和微观上的剖析,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的现实情况提出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具体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问题的研究缘起,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综述现有文献,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的背景分析。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在世界学前教育改革浪潮冲击下、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影响下以及英国社会和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缺陷的敦促下应运而生。第二部分以政策文本作为分析依据,将1997至2017年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统一学前教育课程标准阶段(1997-2000);制定连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阶段(2001-2007);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课程质量阶段(2008-2017)。并对每一阶段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三部分对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的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一时期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演进体现出政策整体呈现连贯性、政策设计逐渐一体化、政策内容渐趋整合性、政策中评价主体逐渐多元性的鲜明特征。并存在以下问题:政策制定一度忽视了教师参与的重要性;政策实施一度主智主义倾向严重;政策落实长期受分权管理遗留问题制约。第四部分提出对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政策的针对性建议:政策内容相关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标准的适用年龄应进一步下延;政策目标设置应凸显教育对象的全纳性;政策中酌情增加课程评价的相关规定;政策实施应摒弃纯粹知识性课程同时注意幼小衔接。
其他文献
明成祖将首都迁到北京以后,南京逐渐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但留都南京所保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六部机构并非虚设。南京工部和北京工部关系密切,同时又和北京工部负责的职能有所不同。本文从明代两京制这一大背景入手,对南京工部的机构沿革,职官设置以及日常运作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南京工部下属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以及所辖营缮所、宝源局、织染所、军器局、鞍髻局等机构,各具职能。营缮清吏司主要负责营
知识扩散概念的提出为引文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科学文献从产生开始,在沉睡阶段慢慢地被学者发现其价值,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引用与创新,知识扩散的本质就是知识利用与创新。为了更加具体的探究知识扩散过程中所产生的特点与影响,本文将根据信息行为这一特定主题的引文,通过定量解释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知识单元开展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理清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确定
位于纽约港湾的埃利斯岛是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迎接欧洲移民的入境检查站,这种职能并未因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作为美国医院和关押被驱逐的外籍人的所在地而改变。然而,随着二战后通往美国的国际交通模式改变,各地城市的飞机场遂成为各国移民入境的口岸,使得埃利斯岛作为移民入境口岸的功能尽失,遂成为历史的陈迹。它作为历史上外来移民特别是欧洲移民进入美国的门户,其未来命运在较长的时间内充满了不确定性
课堂环境具有复杂性、多维性,体现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而教师专业注意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有利于帮助教师从纷繁复杂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筛选出有关“教与学”的重要事件加以注意,从而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试与生成,以确保学生高效学习。对职前教师而言,提升职前教师专业注意技能,有助于其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积累更多有关教与学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进而在未来从教过程中更快地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
随着科技发展,媒体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而暴力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体含有暴力内容,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也越发引起各界关注。前人研究表明,媒体中的暴力成分已成为引发个体攻击行为甚至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因此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探究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和移情在其中的影响。在考察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攻击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的暴力媒体接触方式对
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审美观为研究主题,首先通过对审美观相关的美与美感、审美与审美观、审美观教育等概念进行阐述,说明大学生审美观这一主要议题,以审美教育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克思审美教育思想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审美观教育的现状,试图从中把握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当前大学生审美价值意识增强,审美判断取向趋于独立、审美
施动感(Sense of Agency)是指通过控制自己的主动动作,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主观性体验。施动感产生依靠意图-动作-结果之间的联结共同发生作用,意图-动作联结属于动作选择的范畴,动作-结果联结属于结果监控的范围,包括对结果的预测和感知。其中意图是施动感产生的前提,之后出现对应的动作并得到相应的结果,施动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施动感在产生过程中有多重来源,多层模型阐述了施动感的三种成分,包括
近年来,拖延已成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拖延者对拖延现状虽然心存不满想要改变,但往往会在抵抗拖延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拖延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主观幸福感降低,且伴随有一系列焦虑、内疚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模式理论认为,个体内部同时存在两种调节模式,即评估模式和运动模式。以往研究表明,评估模式与拖延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运动模式则与拖延呈显著负相
空间知觉是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对空间知觉背景的加工是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He等人在Gibson认为大地重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地表整合加工(Sequential-Surface-Integration-Process,SSIP)假说,认为在空间知觉的过程中,个体首先精细加工2m-3m范围内的地表,然后以此作为模板,以相同的纹理梯度以及连续的地表作为条件,继而由近及远逐步将整个地表整合进来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出现重大缺口,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离职率,仍然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付出-回报失衡理论,如果幼儿教师认为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应有回报,会出现压抑、职业倦怠等消极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而导致幼儿教师产生消极怠工、离职等负面行为。但是,现实中有些幼儿教师即使感觉付出高于回报,仍然愿意留在教师岗位,有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