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课内化现象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来教,课外阅读课内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过程中,课外阅读自身的独特价值逐渐被教师忽视,课外阅读变成了课内阅读教学的附庸,削弱了自身独有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课外阅读回归课外,发挥自身独特的价值,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论文梳理当前课外阅读研究现状以及课外阅读课内化的研究现状后,指出课外阅读的独特内涵。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在目的方面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性质方面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课外阅读具有“尚美”“自由”“不教”“分享”的特质,其独特的价值是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人生和滋养学生的心灵。课外阅读课内化的表现主要是:设置专门指导课程、聚焦知识技能目标、指定统一阅读内容、制定考试评价标准。同时,笔者结合问卷和访谈法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总结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内化的主要表现。追逐成绩、统一归程和过度指导是课外阅读课内化存在的问题。笔者还对课外阅读课内化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价值异化和教师对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模糊是导致课外阅读课内化的两大原因。为此,笔者呼唤课外阅读价值的回归。首先我们要把握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甘作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幕后推手和榜样引领。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教育者要有静待花开的优雅和内心,师生要共同成长,实现课外阅读场域中的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师应“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也提出“生物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知识。”可见学生需要首先学会正确的学习策略,才能学好高中生物学课程。课堂笔记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中生既
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时代精神和宗教信仰的全面展示,通过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目前外国文学文化理解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处境比较尴尬,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个别教师在教授外国文学时,跨文化理解思维不成熟、文化理解教学研究不充分、忽视异域文化特性,认为其与中国相同体裁的作品没有差别,模式化解
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新手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未来,但是他们运用教学技能较为生疏,需要经过多年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的运用水平,逐渐发展成为经验型教师。因此,明确经验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在教学技能上存在哪些差异,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新手型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优化经验型教师的教学技能,成为提高教师队伍的重要方面。根据相
自新课改以来,古诗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凸显了古诗文的课程地位,强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是世人无比敬仰的文化伟人;凭借百来篇诗文,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陶渊明追求自然、真淳的生活,安贫乐道,廉退高洁;他的诗文不仅反映了我国文学艺术的传承,还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典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魏晋时期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在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现代化是必然趋势,微课短而精,能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形式。自2019年秋季起,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使用新版教材,符合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生物学微课资源急需补充,然而技术成为影响微课开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着眼于一款功能齐全且操作简单的短视频制作软件--万彩手影大师,结合高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及学情,探索基于该软件的微课开发与应用之路,更新高中生物学微
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中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特征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维品质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课堂被看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提问是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来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提问类型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认知方式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课堂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所给信息的释义能
加快网络在线教学设计的研究,无论是为了满足疫情期间“停课不学”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还是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呈现高中地理网络教学对于我国现代技术和地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升我国高中地理网络教学模式与体制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当前,少先队劳动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更好地使少先队员朝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成为困扰少先队工作者思绪的重要问题。今日,再提少先队劳动教育,更应在时代语境下,厘清其具体内涵,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探索可行路径。本着正确认识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将本质探源作为探讨少先队劳动教育的首要前提。首先,先从梳理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本体内涵入手,明确少先队劳动不仅包括体力性劳动,更是舒展个性,加强劳动素养习得的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明确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的要求,不仅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适当的增添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内容,促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功能、应用领域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可以对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展开实际操作、教师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高效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然地理模块因内容更为抽象复杂,需要学生
在朱熹的理论中,大学之道重在"格物"之功,更重在长久积习后的豁然贯通,并以此达到"至善"境界。而"至善"的精髓就在于众人应"知其所止",使道德建设臻于至善,最终成就个人认知与德性的圆融。作为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儒者理论层面的"知"始终离不开生活中的"行",如何让"格物"启发过后的本心之理指导实践是"内圣外王"之道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