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concept clarity)是指自我概念的内容被清晰和自信定义的程度,反映了个体自我概念的内部一致性及确定性,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根据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个体保持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概念和身份,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测量指标,指个体根据自身确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评价,包括认知幸福(cognitive well-being)和情绪幸福(emotional well-being)两种成分,前者指个体从认知上评估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后者指个体日常经历的情绪质量,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虽然以往大量来自西方文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其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Shin,Steger,&Henry,2016;Slotter&Walsh,2017),但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个体容易产生完美主义倾向及更具防御性,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的产生和幸福感的降低(Csank&Conway,2004;Merdin–Uygur,Sarial–Abi,Gurhan–Canli,&Hesapci,2018)。并且,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自我一致性。有研究表明,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自我一致性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小(杜健,2020)。那么,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是否以及如何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这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鲜有研究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进行系统探讨,尤其缺乏对整个青少年群体自我概念清晰性发展的研究(例如,从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学生,即从早期青少年到中后期青少年到晚期青少年)。而青春期是自我概念清晰性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概念清晰性在整个青少年阶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从发展的视角探究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发展轨迹,及其如何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尤为重要。以往研究表明,只有某个阶段的青少年(例如,青少年早期)其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降低更容易产生内化问题,并且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如,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等)的关系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因此,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可能在某个发展时期或者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更为敏感。此外,根据情绪灌输模型和可持续幸福模型(Forgas,1995;Lyubomirsky,Sheldon,&Schkade,2005;Warner&Vroman,2011),幸福体验可能也会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两者可能存在双向关系,而以往研究并没有很好的回答这一研究问题。另外,以往研究被试多为小样本和西方被试群体,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可能不同。最后,以往研究缺乏有力的纵向设计和认知神经研究揭示自我概念清晰性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本研究基于个体发展视角,采用大样本横断研究、实验研究、纵向追踪研究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多元方法,系统探讨了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分五部分、10个子研究。(1)研究一(研究1-2)分别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采用相关分析、潜在剖面分析以及差异检验的方法,考察了2792名青少年其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个体层面,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存在三个不同的潜在亚类别,年龄和性别是对自我概念清晰性潜在亚类别的有效预测因素。(2)研究二(研究3-4)考察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外显主观幸福感的即时效应。研究3采用情境实验法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对自我报告的主观幸福感的即时性影响。研究4采用点探测任务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幸福信息的注意偏向影响。结果发现,操纵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后,其主观报告的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水平会发生变化,并且在点探测任务中的反应时偏向分数上,相对于中性词语,低自我概念清晰性者存在对不幸福词语的注意维持倾向。这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外显幸福感的影响可能具有即时效应。具体地,高自我概念清晰性者其自我报告的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水平更高,并且低自我概念清晰性者更容易对不幸福信息具有敏感性。(3)研究三(研究5-6)采用纵向追踪方法,对2001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共三次的纵向追踪,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长时效应。研究5采用交叉滞后方法探究了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纵向因果关系(个体间水平)。研究6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了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变关系(个体内和个体间水平)。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双向影响关系。此外,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变关系呈现出性别特异性。青春期男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增加会加速认知幸福水平的提升,女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的增加会加速情绪幸福水平的提升。(4)研究四(研究7-8)采用大样本横断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具体地,研究7通过大样本横断研究(N=4139),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揭示了希望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8采用纵向多水平中介分析,从个体内和个体间效应探究了希望的纵向中介作用(N=2001)。结果表明,在个体间水平,高自我概念清晰性个体具有更高水平的希望品质,且更高水平的希望会进一步促进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的提升,希望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在个体内水平,对于单个个体而言,早期自我概念清晰性发展可预测随后时间点该个体的希望水平、并进一步通过希望预测其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水平。且个体内和个体间的预测作用存在显著年龄和性别差异。(5)研究五(研究9-10)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从静息态的视角分别考察了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希望的神经关联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右侧中央前回的比率低频振幅和左侧额中回的度中心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尺度功能连接的结果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中央前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额中回–颞下回(左侧)、额中回–额中回(右侧)、额中回–额中回(左侧)以及额中回–额上回(左侧)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中介分析结果表明,右侧中央前回的比率低频振幅以及右侧中央前回和左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以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个体的情绪幸福水平。此外,本研究发现,特质希望的神经关联——尾状核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认知幸福中也具有中介作用,即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通过尾状核的激活程度影响认知幸福水平,这进一步为希望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提供了生理层面的证据。本研究主要创新:第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及其发展,且个体差异(年龄和性别)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对主观幸福感发展的作用。第二,基于幸福进取者模型、自我一致性理论、目标理论以及Snyder的希望理论,本研究引入希望作为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初步构建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希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综合模型,为后续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研究构架,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价值。第三,本研究从大样本横断研究、行为实验、纵向追踪以及认知神经等多层面、多方法为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系统的实证研究证据,对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的自我与人格健全发展以及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存在三个不同的潜在亚类别,且年龄和性别是对自我概念清晰性潜在亚类别的有效预测因素。(2)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外显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即时效应,高自我概念清晰性者其自我报告的认知幸福和情绪幸福水平更高,且低自我概念清晰性者对不幸福信息具有敏感性。(3)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双向影响关系。此外,自我概念清晰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变关系呈现出性别特异性。(4)不论是在个体间水平还是个体内水平,自我概念清晰性均可以通过希望的纵向中介作用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且个体内和个体间的预测作用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5)中央前回的比率低频振幅以及中央前回和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以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提升晚期青少年的情绪幸福水平。此外,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通过特质希望的静息态大脑——尾状核提升其认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