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围绕着智能可穿戴服装的设计方法、技术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准确性低、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适体性弱、实用性差、体验感欠佳等诸多细节性的挑战。智能可穿戴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与人体接触更紧密,采集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服装作为一个“智能”的载体更能让消费者接受,消费市场至今没有一款真正的智能可穿戴服装产品被用户群体所接受,这背后所透露的问题有待追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智能可穿戴服装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体域网络作为其最小的一种传输形式,具有协同多传感器实时多点监测人体生理参数的功能,与当下及未来具有极大价值前景的人体健康态监测服装结合具有广大空间,那么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的两者结合如何良性交叉呢?作为理论研究和设计研发的高校、企业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挑战和背后的问题?这些疑问和挑战成为推动研究者对其研究的动力,在此推动力的推动下,本课题将研究范围锁定在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研究上。高校作为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研究的高地,目前大都以方案的设计实践为主,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的研究较为匮乏,这也就忽略了理论研究推动实践的必要性;企业作为智能可穿戴服装设计研发的主力军,进入消费市场被用户完全接受的产品鲜有,理论指导实践,背后反映的是设计、技术和评价等研究内容的不完善,也映射了实践导向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智能可穿戴服装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物,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属于一般的学科问题导向,那么从一般问题如何上升到科学问题。研究者从事多年智能可穿戴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深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推动设计研究及转化产品落地,更深层次的分析,如何以体域网络为基点、以协同设计为智能可穿戴服装研究的媒介与架构,构建设计、技术和评价三者协同运作的理论研究内容,如何整合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协同优化关系。本课题主要理论内容:从设计学研究角度,以智能可穿戴服装设计模式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域网络作为作为基点,以可穿戴技术、评价模型为延伸,通过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专家咨询认证法和协同设计方法,利用前期理论研究基础、实验数据和设计实践,从多学科交叉方向、设计经济学方向和设计的科学性方向,进行主要理论内容的研究,其中协同设计贯穿整个理论研究,并且建构、完善、迭代具有复杂性的智能可穿戴服装理论。首先通过线上问卷和专家咨询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检视、聚焦研究者提出的理论研究内容。理论内容由智能可穿戴服装设计模式研究、可穿戴技术功能的设计选择方向和价值评价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构成。具体的,研究者将从目标群体画像及影响因子(生理、心理)数据库、目标用户服装与可穿戴设备的适体设计、人机交互的可穿戴设备数据传输多交互方式框架和智能可穿戴服装中的设计美学表达四个方向去提出智能可穿戴服装设计模式,从设计层面解决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功能、多方共享、适体性和美学等问题。可穿戴技术是可穿戴元件与服装材料结合产生特定功能的集成体,也可以认为是可穿戴元件与服装形成功能系统的一种外在表现,从五个方面探讨可穿戴技术功能的设计选择方向:非浸入式、隐形与个性化、能效与准确性、多点连接(体域网络的有效监测传输)和浑然一体与权限设置,其中体域网络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形式中的最小的一种,贯穿于智能可穿戴服装设计模式和可穿戴技术两个模块中,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减少功耗。智能可穿戴服装的价值评价不同于普通服装,需要考虑可穿戴元件、服装载体之间结合的科学性及和谐度,以及成本价值适用度,因此价值评价模型从科技美学原理(科技美、艺术美)、功能性测试(物理性测试、可穿戴技术(交互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结构连贯性测试)、舒适性能、经济价值和VR功能场景模拟等多个方向探讨构建智能可穿戴服装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满足多维度需求时候,使价值评价体系内容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形成一个双向有益的过程。同时为体现核心理论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与本课题的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其所属的每一个模块都会咨询相关领域内专家,对其进行专业的评价。最后为更好的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研究者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可穿戴服装协同设计实践流程,利用前期理论研究基础、实验数据和实践案例,同时以非线性、可持续系统性的理念构建了基于体域网络的智能可穿戴服装协同设计理论框架。研究驱动的实践,实践导向的研究,通过三个智能可穿戴服装方向的设计实践(老人防摔倒救护服装、婴幼儿防窒息袜子和糖尿病病足炎症预防提醒袜子)检视研究者提出的核心理论内容,同时提出四个方向的设计实践创新总结,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对其进行设计价值评价。课题理论内容的研究希望能够打破智能可穿戴服装、可穿戴的固定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自主创新设计能力为核心,能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同时研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深化基础研究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