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我的独特呼声-论拉尔夫·艾立森《看不见的人》中之种族文化观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是艾立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到他去世时留给世人的唯一部长篇小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就是作者本人思想走向成熟的真实写照.艾立森的种族文化观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该文旨在以小说《看不见的人》为蓝本,分析艾立森独特的种族文化观及其形成的原因.论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前言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文学成就和论文所涉及的小说.第一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与之相关的事件,总结艾立森笔下黑人探寻自我的道路,及其社会历史原因,从反面体现作者对待黑人实现自我问题的独特视角.第二章从正面阐明作者在黑人实现自我问题上的观点.第天章从边疆精神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作者独特视角产生的根源.结尾部分是对艾立森的客观评价.艾立森在黑人实现自我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宽容和乐观使他的观点超越传统,具有普遍意义,这是黑人思想的巨大进步,也是在处理黑人和白人问题上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他主张黑人解决身份问题主要从自身去找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黑人的战斗力,助长白人的嚣张气焰,忽视潜在的危险,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其他伟大的作家相比,艾立森的成果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对黑人文学传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成功表明美国黑人文学登上了美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的大舞台.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口译人才。为了促进口译人才的培养,口译学科的研究在国内迅速发展。交替传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操作的认知加工过程
十七世纪,在英国出现了以约翰·邓恩为首的玄学派诗人,他们的作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哲学思辨以及思想的表达。在种类繁多的玄学派爱情诗歌中,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怀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结合社会语言学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论述等,对戏剧对白进行分析,探索话语分析与戏剧人物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着重从会话参与者遵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步骤的加快,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
话语标志语是指在语篇中用来表示句际或语篇片断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词、短语或小句。作为一种语法衔接手段,在书面语篇中它常被作者用来搭建语篇结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并具有帮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发展以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和独特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容易,更快速,更有效,所采取的具
该文探讨作者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阐述得出的关于十九世纪早期中产阶段家庭价值观念方面的观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她一方面赞成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关于家庭每个成员应
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各种巨大变化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对于英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乔治·爱略特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评价很高,但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