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信念与欲望:丹尼特的意向系统理论探微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斯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求知起源于人对于世界的困惑。从远古时代到今天,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许多困惑都已烟消云散。从神话寓言、经验总结、哲学思辨、再到科学研究,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全面和精确。在人类知识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研究几乎渗透到一切存在领域。在所到之处,它驱除神话和寓言,以精确清晰的语言取代混沌笼统的玄思,用统一的理论解释繁复的现象。然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始终顽强抵御着科学和哲学的入侵,这座城堡的名字就是“心灵”。这座城堡自古以来就是神学家的坚实领地。两千多年来,无数英勇的智者向这块神秘之地发起攻击,也有无数虔诚的圣徒为守护这块圣地而殚精竭虑。世世代代流传着各种关于这座城堡的传说。这座城堡紧锁的奥秘就如幽灵一般,永远漂游在人类精神世界的上空,让世世代代的智者搔首踟蹰,困惑不解。
  心灵给研究者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严肃的自然科学家向来对于自由、理性、人格、意识、思想等话题讳而不言。这些我们关于自我最直接的经验和最核心的话题被从自然中驱除出来。他们由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的世界也因而变得破碎不全。哲学家丹尼特(Daniel Dennett,1942-)一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心灵的去神秘化,捍卫世界图景的统一性。丹尼特在自己的著作ConsciousnessExplained序言中提到,自己在大学读笛卡尔的沉思时,就被心身问题给迷住了,由原子、分子和细胞构成的大脑如何与思想和情感在一个世界中相容呢?从他的博士论著Content and Consciousness开始,在将近40年的时间内,他陆续出版了10多本著作和300多篇论文,几乎全部集中在心灵哲学相关的话题。
  心灵哲学有两个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课题,一是意识(consciousness),二是内容(content)。本文所关心的是丹尼特关于内容的理论。所谓内容,指的是信念、欲望等这类心理现象,哲学家也称之为命题态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内容具有哲学家们所言的意向性的特征。比如,信念总是关于什么的信念,欲望总是对什么的欲望,等等。在内容的问题上,哲学家们所关心是:(1)信念和欲望到底是什么?(2)意向性从何而来?
  在面对上述问题时,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信念和欲望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取消主义(eliminativism),保尔·丘奇兰德(Paul Churchland,1942-)是这种观点的有力拥护者。在保尔·丘奇兰德看来,信念、欲望等都是大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这种前科学的理论所假设的实体。虽然这种理论有其实用价值,但是这种概念化不够准确,甚至是对实在的一种扭曲。就如“燃素”、“热质”等概念将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被抛弃一样,“信念”、“欲望”这些概念也会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而被抛弃。
  与取消主义相对,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确认某个人具有怎样的信念或欲望。这种观点称作是实在论(realism)。福多(Jerry Fodor,1935-)是有名的实在论者,他主张存在某种思想语言(language ofthought),信念和欲望的内容通过这种语言在大脑中被表征。拥有欲望和信念就是“与某种内部表征具有一种计算关系”。
  丹尼特既反对实在论者在本体论上的毫无节制,又想从取消主义者那里拯救信念和欲望。为此,他提出了意向系统理论。他认为,信念和欲望是采用意向立场的解释者所赋予的,因而这种观点也被称为解释主义(interpretationism)。丹尼特认为,在解释和预测对象的行为时,我们常常采用意向立场(intentionalstance)。所谓意向立场即是把对象当作是理性的,并赋予对象一定的欲望和信念,然后预测对象会采取怎样的行为。丹尼特认为,对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其行为能够通过意向立场给出大量可靠的解释和预测,那么,其就可以被认为真正地拥有信念和欲望。为什么人和动物的行为能够通过意向立场给出大量可靠的解释和预测呢?丹尼特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本文详细阐述了丹尼特的意向系统理论,并对要点进行了分析。
  丹尼特的意向系统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哲学家塞尔认为,丹尼特没有区分内在意向性(intrinsic intentionality)、派生的意向性(derived intentionality)和似乎的意向性(as-if intentionality)。哲学家芭谢赫认为进化论并不能为丹尼特的理论提供支撑。本文一一分析了这些批评。
其他文献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潮的转向,即从对性空般若学的关注,转变成对涅槃佛性论的重视。魏晋般若学借助于魏晋玄学得到迅速的传播,同时也受到玄学的深刻影响,导致了般若学的玄学化,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六家七宗”。僧肇对玄学化倾向的般若学进行了批判与纠偏,把中土般若学推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涅槃学在晋宋之际兴起,竺道生是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晋宋之际般若学与涅槃学的交汇与转向在僧肇和竺道生身
学位
中国哲学关注现实生活,关心人生,因此情感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哲学就是情感哲学。在先秦时期各大思想家之中,孔子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位,他对情感之解读内化为儒家社会生活的心理基础,因此本文选择了孔子的“情”作为研究对象。  情或情感要素在孔子的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孔子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以仁爱的情感为出发点,提出了各种道德实践的要
学位
张宇初,有“道门硕儒”之称,著有《岘泉集》(十二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及众多诗文序论,颇为方内方外之士所敬重,卿希泰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三卷中就明确指出,在元末明初的道教中,张宇初是一个较有思想创建的著名人物。  张宇初的著作体现出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且思想鲜明的特色。总体来讲,他虽未提出崭新的道教理论和方法,但却旁通儒释,对哲学、修道、美学等各方面均有所阐述,并
学位
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无政府主义先后成为影响意大利工人运动的主要思潮。直到19世纪8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才开始在意大利国内传播,并逐渐成为指导工人阶级运动的思想武器。在此过程中,意大利本土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积极参与第二国际的活动,与各国社会民主党保持联系,并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其作品在当时也
自西周晚期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和周朝内部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征战,中国社会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动荡时期。长期的动荡,造成各诸侯国中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社会人口急剧下降,社会财富极度贫乏。显然,传统中国社会主张“德治”、“礼治”的治国方略已不能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各诸侯国只能采取新的施政策略以图打败外族的入侵,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在此基础上,孔子上承尧舜之道,近接文武周公之德,在总结了
学位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作为人类自我组织与管理的工具而出现的,本身从价值维度上看应该是中性的,但因为是善者为了善的目的而行使的,因而也使其被赋予了善。但当“特殊的公共权力”随阶级、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后,就有了善恶各异的表现,其善恶之根本还是因执权人之善而善、执权人之恶而恶。权力异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权力异化现象使研究权力异化的原因及寻找权力向善的条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孙·拉斐尔·赫尔施是19世纪德国犹太教新正统派主要创始人和提倡者。在犹太教育中,赫尔施主张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应当兼施并举、融为一体,他曾以“兼及‘天下通道’的《托拉》”对此进行了概括。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犹太宗教教育。研究赫尔施的教育思想对于认识和理解19世纪德国犹太教育思想的变化与现代正统派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指出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论
学位
客观性(objectivity)概念是表达和评判世界的实在性与知识的真理性的关键标准。关于这个概念,一个根本的诱惑是设定一个人类认识和行动之外的“实在”来保证客观性。然而,这种形而上学的客观性概念面临着很多荒谬的结论。作为对其的一种回应,感觉材料理论提出,无法把握那些独立于人类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而只能从直接显现的感觉(sense)与知觉(perception)中找到经验知识得以奠基的基础。但
20世纪初,古典经验主义借助逻辑和数学的力量获得了新生,现代经验主义哲学家重新开始以经验为基础,借助分析的力量寻求确定性的知识。感觉材料论正是现代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它继承和发展了近代时期的哲学精神,主张知识应该建立在一个确定无疑的基础之上,逻辑是从这个基础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然而,看似合理的认识方式在论证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赖尔、奥斯汀、塞拉斯在内的一批语言哲学家对感觉材料论进行了批判,
学位
本文是从梅洛-庞蒂在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展现的“世界”概念着手,梳理“世界”概念的演变,希求能够借此窥探梅洛-庞蒂思想的内核,并进而阐明“世界”概念正是梅洛-庞蒂思想的“珍宝所”。如何来体现梅洛-庞蒂对“世界”概念的重视呢?本文选了梅洛-庞蒂前后三个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来说明。它们是《知觉现象学》、《知觉的世界》、《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以此为依据,这篇论文分成了三个核心章节进行阐述。  首章是围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