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散文是文言文中的精华,在高中文言文中占的比例极大,历年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除了极其有限的几篇文言小说外,散文处于不可动摇的统摄地位。高中语文古典散文教学如何才能更吻合新课标的新要求,紧跟语文教改的步伐,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3年制订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对古典散文的教学要求,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对古代诗文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有相当数量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能通过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更具广度和深度:“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是学习古典散文的理论意义;从现实上讲,古典散文是近年高考语文文言考试的必选文体,能力层级为B级,题型从最初的选择题演变为2002年(全国卷)以来的选择题、文字翻译题并举,说明高考古典散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区分出学生的能力层次。对高中语文古典散文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反思、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古典散文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目前,对高中语文古典散文教学的研究主要在国内,对其研究人们很侧重揣摩高考命题的导向性、关注得分点、重视对上一年度高考试卷上古典散文题型的研究、注重考前的强化训练和技巧归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把揣摩高考命题的导向性和注重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提高相结合,把关注得分点和注重情感熏陶相结合,把重视对上一年度高考试卷上古典散文题型的研究和注重宏观上纵向浏览此类文章的教学走向相结合,把注重考前大容量的强化训练、技巧归纳和注重运用相关教育、教学、文艺理论进行理性的深层思考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如果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文首先略探古典散文教学的悠久历史,然后根据古典散文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在阐释学视角下探明文言字词句等语言规律;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启迪学生了解古典散文作家的出身背景、生活时代、政治倾向、思想形态,使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增强人文修养;通过语感与美感层面上的研究,以期使学生感知古典散文作品的形象性语言与感性美、哲理性语言与理性美、情感性语言与情感美、幽默性语言与智慧美;针对目前呼声较高的课程生态要求,力图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方面寻找理想的切入点,较全面地优化古典散文教学。另外,本文对高中语文古典散文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也进行了探讨,从考试内容、语义学、语用学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