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上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保险业在中国产生到新中国成立前;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保险业恢复;三是从1980年中国保险业恢复至今。中国保险业的产生发展历程表现出特殊的路径特征。从1980年中国保险业开始恢复,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保险业发展速度,1980-2003年达到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中国保险业产生发展的路径;中国保险业的产生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影响力程度;中国保险业的社会风险保障功能和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规模空间和利润空间;中国保险业内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认为中国保险业的产生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系统中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系统中对保险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要素包括国家、市场制度、意识形态等。国家根据其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中国保险制度的收缩和扩张,从而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市场制度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保障条件,没有市场制度,保险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市场化程度是影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要素,它与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不同的意识形态对保险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经过二十多年恢复发展,中国保险业的社会风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障了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中国保险业的产出直接构成国民经济总产出的一部分,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同时,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保险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比较落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发展的规模空间较大。同时由于中国保险业处于成长期,因而潜在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关键是中国保险业如何把握有利条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通过考察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发现,近几年中国保险业的经营绩效较差,尤其是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大保险公司,其经营绩效相对较低,影响了整个中国保险业的竞争力,减弱了其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竞争压力。本文最后通过综合研究得出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