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起至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历时七年。时至今日,虽然中国企业正在逐渐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人们对于汇率波动对行业或企业经济存在影响的认识,仍然局限于“本币升值使得进口行业得益、出口行业受损”如此简单的逻辑中,国内大多数进出口企业自身对于外汇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并未相应加深和增强,只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他们合同交易过程中带来的汇兑风险。事实上,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变化要复杂得多,汇率波动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来影响一国行业或企业价值。这种探讨汇率波动对企业价值(如利润、现金流量)的影响问题便是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问题。本文侧重研究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并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若试图分析企业将部分生产线从本国转移至低成本国家,然后又将部分生产的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市场等在三国间采取不同的生产销售模式是否真能如企业家所愿令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程度降低,这样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应该如何构建?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形成机理是怎样的?国际学界的实证研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存在“外汇风险暴露难题”,这一现象在中国是否也存在?若不存在,那么对转型经济或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分析应如何开展?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存在哪些特点?中国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依循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外汇风险暴露理论模型构建与形成机理分析、实证测量、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研究。本文通过先构建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理论模型,然后对1999年-2011年645家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整体测量;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对外汇风险暴露具备的时变性和滞后性特征进行测量;最后结合外汇风险暴露的理论模型与外汇风险暴露测量的实证结果,对本文提出的总体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讨论中国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最终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第一,通过对传统理论模型的扩展研究发现,处于价格竞争中的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波动范围将更大,这也更符合中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现实。对于在三国生产销售模式下安排生产、经营的进出口企业,其外汇风险暴露不仅受到企业海外市场的产品替代率、市场份额等影响,还受到在第三国生产相关变量的影响。此外,企业的成本使用效率高低将影响到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企业经营性对冲策略与在第三国实施生产经营策略对于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降低效果实现是有成立条件的。第二,通过对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外汇风险暴露测量发现,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存在普遍而广泛的外汇风险暴露。这种风险暴露还存在时变、区域、时滞等特征。具体而言,无论从行业还是从企业层面,中国进出口上市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研究还发现了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区域特征,即不同企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汇率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冲击还呈现出“U”型的时滞特征,即汇率波动在3~9个月内以及在1年半以后对企业的影响最大,其中汇率波动在3~9个月内对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影响最大;汇率波动在1年半之后对企业的投资性和融资性现金流量有更大影响。第三,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海外销售收入、海外成本、企业利润率、海外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份额、进出口产品边际替代率等因素对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有决定性影响。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外汇风险暴露值与企业的规模、成长性、短期外币资产与负债管理,以及海外子公司的设立密切相关,外币资产与负债管理则会显著影响到企业投资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的外汇风险暴露。研究还发现,中国进出口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与海外销售成本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经营性对冲,海外销售成本与融资性对冲的效果在控制外汇风险暴露值方面也并不理想,这也是导致中国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暴露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