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51年7月16日,《麦田里的守望者》面世,直至2021年,恰好是其出版70周年。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笔下的霍尔顿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陪伴一代又一代迷茫的青少年度过青春期。《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掀起的“塞林格现象”,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现象。塞林格本人遗世独立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7月16日,《麦田里的守望者》面世,直至2021年,恰好是其出版70周年。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笔下的霍尔顿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陪伴一代又一代迷茫的青少年度过青春期。《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掀起的“塞林格现象”,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现象。塞林格本人遗世独立的隐遁生活,和他享有的巨大名气所形成的反差,也使得批评家对该作品和塞林格本人的研究热情持续不断。作品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一直穿梭于纽约的不同场所,这些空间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异托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理解“边缘空间”的新颖概念,“异托邦”对于解释当前生存空间中的隔绝混乱具有一定的价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也在现实与想象的异托邦中,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和思想上的转变。这种相似的经历共鸣,与福柯的空间中权力与阻碍的概念重合,使得分析主人公的精神与心理转变、研究空间与人的关系具有可行性。将福柯的异托邦思想运用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空间分析,可以解答“书中的空间是如何成为异托邦,并且该异托邦是怎样改变主人公”这一问题。通过探讨主人公在不同的异托邦空间下的表现,可以得出,异托邦对霍尔顿所施加的空间影响,是导致其认知和性格转变的直接因素。异托邦空间既可邪恶入侵,也能提供积极慰藉,主人公最终在异托邦的影响下,在选择中化被动为主动,汲取异托邦中的向上力量,化厌世情绪为和解豁达,实现自我,以及获得不被空间掌控的能力。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网络媒体平台成为民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并成为催化网络舆情衍生性的重要场域。网络舆情事件归根结底是现实事件在网络社会中的映射,是基于社会关注话题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除了代表主流价值观念的正向舆情,还包括混淆大众视听的负向舆情。因此,如何正向引导网络舆情,解决负面舆情危机,找到网络舆情治理的平衡点,保证网络生态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当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娱乐服务注入了新的内容。国内外实景娱乐发展迅速,各类新兴形态的实景娱乐开始涌现,但行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意抄袭、资源恶性竞争、缺少消费洞察、玩家缺少二次消费等。密室逃脱作为国内实景娱乐的典型类型之一,也面临着以上问题。密室逃脱行业发展迅速、玩家数量庞大、服务模式丰富、类别多样。本文以服务质量评价为切入点,以实景娱乐典型类别,以密室逃脱为研究对象,聚焦密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构建新型旅游场景开始成为社会共识。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标志所具有的丰厚内涵,让旅游经济在“门票型”经济转型为“体验型”经济的过程中“有利可图”。但是,方言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如何,具体的影响路径如何,不同路径的影响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采用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三方面探究方言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第一,梳理非惯
在通讯设备不发达的民国时期,报刊成为人们获取新信息的主要途径,扮演着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播的重要桥梁。英国占领香港后,带来英文报纸,引进西方先进的办报技术与管理经验,加之国内印刷技术趋于成熟,使得香港报业蓬勃发展。服饰广告作为报刊收入的来源之一,也跟随报刊繁荣兴盛,其承载的内容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社会的面貌,揭示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目前国内研究报刊广告成果斐然,然而针对服饰广告的研究
20世纪初的清末十年间,是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均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它在整个中国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政措施的实行、小说界革命的开展以及上海特殊的城市地位与功能使得上海背景的知识人这一典型群体形象成为一种意蕴丰厚的角色大量地进入小说文本之中,而知识人形象本身与社会建制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联系更使得对这一小说群体形象的研究,能够有助于触摸中国晚清社会复杂而特殊的脉搏,并进一步透视晚清至现代中国社会的
菲利普·迪克是20世纪美国文坛科幻小说的先驱,他被认为是科幻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以下简称《仿生人》)描述了末世大战后的未来世界,讲述了赏金猎人里克·德卡德为了买一只活体山羊而追捕从火星逃往地球的仿生人的故事。小说中呈现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媒介、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世界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讨论,如此深入探讨人在未来世界中的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本文
明末清初的战乱、瘟疫与虎患等灾难,使四川“明遗”家族人口数量锐减,社会随之凋敝。清康、雍、乾三朝,招徕了大量外省移民入川以及流徙“明遗”回籍,四川人口复苏并快速增长,随之形成家族。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家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谓清代四川社会由衰落走向复兴的缩影,而以家族为核心的讨论,无疑对窥探清代四川地域社会的结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田野调查,发掘、利用了目前学术界较少关注的大量散布于民间的
为充分发挥潍坊地区应季露天蔬菜种植优势,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营养蔬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收益,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甜洋葱—美国无架豇豆—胭脂萝卜1年3茬的高效栽培模式,包含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时采收等技术要点,采用3种易于绿色生产的蔬菜进行轮作,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产品天然、营养丰富,累计推广面积40 hm~2以上,年产值超1万元,较当地传统种植模式增值20%以上
《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一夜成名之作,同时也是他最具自传性的作品。剧中主要人物汤姆和劳拉的经历不仅是威廉斯本人的人生写照,也是他未满足欲望的投射。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探究威廉斯如何在剧作中构建一个幻想世界,通过将隐秘的内心世界投射到汤姆和劳拉身上,以此来缓解心
本文以村落为据点,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运用人类学、民族学宗教研究的理论视角,对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的民间信仰仪式进行深入研究,藉此对当地傈僳人的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加以呈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德昌傈僳族民间仪式与信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以及思考在现代发展中,这些民间信仰该如何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结合在一起等问题。傈僳族迁入德昌境内已有三四百年,大多聚居于山中。高山的气候与地理位置使傈僳人长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