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翻译研究视翻译为语言转换,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首要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往往过于注重字词或句子的翻译,片面追求字与字、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的对等,而常常忽略整个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结果导致要么译文呆板、生硬,要么译文“翻译腔”十足,甚至失信于原文。二十世纪出现的语篇语言学使得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扩展到篇章层次。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问题,可以在语言结构的更高层次上处理信息再现的问题。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是理解语篇的基础。衔接作为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连贯则为其无形网络,存在于语篇的深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表达语义的连贯。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后者则包括词语重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老舍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代表。幽默的讽刺、生动的描写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使老舍作品脍炙人口,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仅《骆驼祥子》一书便有16种语言的译本。然而相对而言,对其作品译作的研究则略显薄弱。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依据,对《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进行了评析。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英汉语衔接手段的相同之处及显著差异,并讨论导致这些差异的语言根源,以期发现指导翻译实践的一些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运用这些规律对施晓箐英译《骆驼祥子》中衔接手段的处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英译本很好地顺应了译入语的衔接模式,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可商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