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丝在拧紧》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后期的一部备受争议的短篇小说。自1898年问世以来,评论家们对这部作品曾作出许多全然不同的解读。本论文旨在从叙事学角度,分叙事框架结构、叙述模式和聚焦及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证小说《螺丝在拧紧》文本阐释的不确定性特征以及詹姆斯洞察人性的审美理念。本文开篇讨论了《螺丝在拧紧》的叙述结构。小说的叙述结构是套层式,以两个外层叙述者的叙述展开,进而引出故事的内叙述者——家庭女教师对发生在布莱庄园往事的回忆。这种多层次叙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说意义的不确定性。再者,小说以内叙述者的叙述结束,最终并没有回归到外层结构上来,因此,套层叙述结构的不完整性导致了读者对小说结尾的不同解读。此外,论文探讨了小说的取材来源和詹姆斯高超的戏剧化叙事手段。作者有意模糊小说的取材来源并使用戏剧化手段使得该小说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多角度叙述。詹姆斯在小说叙事中“隐退”,以小说人物作为观察者,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对中心故事展开叙述,然而观察者本身的可信度难以确定,故事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结局悬而未决,冲突依然存在,矛盾未能解决。此外,故事由三个叙述者从各自不同的七个层面转述,包括女教师的三个叙述层面,道格拉斯的两个层面,框架叙述者“我”的两个叙述层面。多角度叙述使故事含义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剧了作品的不确定性。本文的第三章讨论了《螺丝在拧紧》人物塑造的不确定性。除叙述者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两个孩子,格罗斯太太及布莱庄园的主人是本文的讨论重点,他们种种“可疑”的语言行为表现使小说的意义变得更加含糊不清,同时也反映了詹姆斯小说创作从传统“外观”向现代“内审”富于美学意义的转换。亨利·詹姆斯作为20世纪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人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探究艺术与生活、审美与道德的关系,寻求精神的穿越与抵达;他放弃了传统美学理论,把“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带入了审美领域。詹姆斯在人性的拯救者与审美的创新者这两种角色相互转换又相互统一的过程中,孕育了动人的佳构,诞生了生动的个性化语言,闪烁着艺术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