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籍教师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近年来,外籍教师群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海南省普通高中国际班外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跨文化适应理论为基本框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籍教师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近年来,外籍教师群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海南省普通高中国际班外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跨文化适应理论为基本框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适应维度的划分,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外籍教师生活、工作、心理三方面的适应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并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外籍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在琼的生活和工作,稳定外籍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外籍教师聘用效益最大化。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缘起,明确了研究的相关概念,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加以概括总结。第一部分梳理了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发展历程和有关外籍教师的法律法规。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海南省普通高中国际班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籍教师的个人信息、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和心理适应四个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外籍教师、国际班学生和中方教师三类人群。第三部分总结了外籍教师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心理适应上存在的问题:生活适应方面,外籍教师在基本生活适应和语言沟通上存在较大困难;工作适应方面,外籍教师在跨文化教学、学校管理适应和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上存在的问题最大;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与心理压力、思乡情绪与孤独感。接着对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原因包括:外籍教师生活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外籍教师中文水平偏低、中西方教育文化与教学理念差异、外籍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外籍教师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参差不齐。第四部分依据研究发现提出六条应对建议:完善外籍教师管理法律法规、健全外籍教师生活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外籍教师中文水平、建立精细化的外籍教师管理制度、构建外籍教师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其他文献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其编写质量关系着教学成果的好坏,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教科书的辅助文部分是对正文部分的解释、说明、拓展的文本材料,对于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正文内容相互衔接的“相关链接”栏目,在各类辅助文中数量占比最多,栏目内容丰富广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真正做到了理论性和趣味性相统一。本文以《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链接
声调作为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以往针对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情况的语音实验研究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学习者汉语单字调或双字调的习得情况,少量研究考察了学习者语流中的声调发音情况。实验所研究的对象多为汉语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学生。另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情况,并没有针对在哈萨克斯坦本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情况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讲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见,提高高中生政治学习成效关键也在政治老师。本研究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基础,借鉴关于学习成效研究的量化研究方法,将学习成效分为学习成绩和教学实效(知识了解程度、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两个维度,将“政治课堂距离感”分为课堂心理距离和课堂空间距离两个维度。以海南省两所高中生政治课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适度稳定乡村生源,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是未来一段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重点。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Q小学为个案,探讨一所乡村小学的学生从流失到回流以及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具有典型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Q小学的办学历程回眸。对Q小学的地理位置、物质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预言:“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图像时代的到来,学生个体图像化学习娱乐更为普遍、频繁。然而,图像化地信息获取,在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其所附带的不良影响也逐渐显现。学生群体的课外生活逐渐被图像娱乐所影响,无年龄门槛图像内容的获取与传播,逐渐模糊学校德育内容阶段性建构边界,创造着无差别的德育影响。如何确保学校教育的影响效力不被消解?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时代赋予我们的
劳动创造了人类,是人类得以发展至今的最根本因素,任何文明的创造都无法脱离劳动,它是当今世界存在的基础。而今,劳动教育是培育我国新时代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全面的生活劳动知识、练就过硬的劳动技术、激发对劳动创造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实施建议。但受众
新课程改革以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思政教材)新增的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展示了学理性强的逻辑学知识与丰富有趣的思维示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对《逻辑与思维》的教育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对辅助文运用的关注度不够。教师能够正确分析和运用教材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性与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逻辑与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与要求,体现辩证思维方法,开发创造思维,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思维,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这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在《逻辑与思维》的教学与学习中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教学状况,最终探讨优化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仅用三年的时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7.8%,快速实现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引发高等教育的职能和类型结构均发生深刻变革,怎样培养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教师?就成为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师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为高校输送教师的具有
作为一个立足现实主义,且在新时期不断寻求创新的剧作家,李龙云自1978年出版第一部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以来,已经创作了近十部剧作。李龙云的剧作具有鲜明的北京地域文化标识,空间、时间与人共同构建了李龙云剧作中的北京。这既是由日常生活,也是由普通市民特有精神气质所建构起来的北京。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龙云也主动担任起“小井说书人”的重担,他始终站在民间的立场,以一种平视的眼光,展现了新时期以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