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以成熟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等部位聚集为特征的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该病为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成人白血病,多见于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CLL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过程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Rai分期及Binet分期是经典的用于判断CLL预后的因素,影响CLL预后的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倍增时间、骨髓浸润模式、乳酸脱氢酶、腺苷激酶及β2-微球蛋白等,分子标记主要包括CD38、ZAP70、IGVH突变状态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目前常用的CLL治疗药物包括烷化剂类、核苷酸类似物、苯达莫斯汀及单克隆抗体等。尽管随着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CD52单抗(阿伦单抗)及其他新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CLL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的改善,但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治愈CLL的方法。中药用于治疗肿瘤在我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三氧化二砷(As2O3)、维甲酸等药物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良好效果被发现及具体作用机制的阐明,中药在抗肿瘤尤其是在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二硫化二砷(As2S2)是传统中药雄黄的主要组成部分。雄黄作为君药、青黛及太子参作为臣药共同组成中药制剂复方黄黛片,其治疗APL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肯定。此外,As2S2与As203同属砷剂,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而As203已证实被可以诱导CLL细胞中活性氧(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本研究一方面对CLL初治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该病在本地区发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另一方面以人CLL细胞株MEC-1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As2S2对细胞活力、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并对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期望对寻找新的有效治疗CLL的方法有所启发。第一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5例初治临床病例回顾分析目的:本研究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初治CLL患者,通过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以进一步了解该病在本地区发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通过医院病案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检索并调阅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CLL患者8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诊断参考《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初次就诊原因、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情况、临床分期、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采用SPSS17.0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资料显示,85例初治CLL男女构成比例为2.15:1,平均发病年龄为584±11.6岁,低于50岁患者占21.2%。大多数患者(80.0%)就诊时已出现淋巴结肿大、乏力、脾大腹胀、发热等临床表现,而无临床表现、因查体或其他病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脾大或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者仅占20.0%。34.5%的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B症状,仅17.6%的患者就诊时未见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在CLL亦较为常见,CLL患者中脾肿大较肝肿大常见。Rai分期高危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及β2-微球蛋白(β2-MG)高于低中危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低于低中危患者。CD38、ZAP70、IGVH突变状态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分子指标在85例初治CLL患者中的检测率分别为61.2%、35.3%、3.5%及18.8%。大多数患者(75.3%)诊为CLL时已有治疗指征。初治CLL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方案主要为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以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结论:CLL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起病及进展较缓慢的白血病,本地区该病发病年龄较早者所占比例偏高,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有明显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骨髓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清β2-MG等在Rai分期低中危患者与高危患者中有明显差异。由于开展时间晚等原因,CD38、ZAP70、IGVH突变状态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分子标记的检测率较低,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关于这些指标的检测,以用于指导治疗及分析预后。初治CLL的治疗主要为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以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第二部分As2S2对MEC-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究目的:以人CLL细胞株MEC-1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As2S2对细胞活力、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对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期望研究结果能对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CLL的方法有所启发。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As2S2对人CLL17号染色体短臂(17p)缺失细胞株MEC-1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采用WST-8法检测As2S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BrdU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s2S2处理前后MEC-1细胞中BAX、Bcl-xL、c-Myc及p21等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从而了解As2S2对细胞活力、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全部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浓度2μM的As2S2处理MEC-1细胞24h后即可对细胞存活率产生抑制作用,且随As2S2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As2S2对MEC-1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As2S2作用于MEC-1细胞24h、48h及72h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7.998μM,6.380μM和As2S2具有抑制MEC-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此外,As2S2具有诱导MEC-1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相同As2S2处理浓度下,随作用时间延长,MEC-1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药物处理浓度的增高,MEC-1凋亡率逐渐增加。6μM As2S2处理MEC-1细胞48h后,Bax mRNA表达上调约2倍,c-Myc mRNA表达减少一半以上,而Bcl-xL和p21mRNA表达在As2S2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As2S2具有抑制MEC-1细胞存活与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该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s2S2处理MEC-1细胞后BAXmRNA表达上调和c-MycmRNA表达下调,其诱导MEC-1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依赖于线粒体凋亡途径,具体机制的阐明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