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是人口贫困与环境恶劣的根源,是人类调整自身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驱动力。生态移民通常被视为是打破贫困和环境恶化之间循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以生态移民迁入区为切入点、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移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有必要对移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其掌握生态知识,只有在移民普及和有效把握生态知识后,才有可能形成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是人口贫困与环境恶劣的根源,是人类调整自身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驱动力。生态移民通常被视为是打破贫困和环境恶化之间循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以生态移民迁入区为切入点、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移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有必要对移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其掌握生态知识,只有在移民普及和有效把握生态知识后,才有可能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意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连片地区之一。本研究以宁夏迁入区生态移民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生态知识分为环境污染知识、农业生产知识、经济与产业知识三个维度,将生态意识分为生态价值观、生态敏感度、生态责任感、环境污染感知度以及环境关心五个维度,构建相应的测量指标体系;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分别对生态知识、生态意识测量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人口社会学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人口社会学变量对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生态知识对生态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移民的生态知识的提高,会直接引起生态意识的显著提高,模型路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为0.561,可解释方差为0.315;人口社会学变量作为调节变量,除了民族作为调节变量在10%的水平上调节作用显著,其余变量,如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对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的关系无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迅猛,上市品种不断增加,交易量屡创新高。快速发展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为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平台,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加工商和经销商等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剧烈,市场风险凸显,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期货市场在内
农业部门是伊拉克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但由于农民错误做法和政府政策导致的市场破坏,使得农业部门遭受生产力低效的困扰。小麦是伊拉克最重要的战略作物,因此本文选择小麦作为研究对象。除了以伊拉克为研究对象,本文还研究了中国小麦耕作技术和市场政策,以便对两国进行比较分析。小麦耕作技术的数据是通过采访两个国家的600户家庭收集的,而关于市场价格政策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两个地区官方机构发布。 本文通过跨部门,采用随
近年来,加强村域生态治理的呼声愈发强烈。抓好村域生态治理,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然而,当前村域生态治理工作基本呈现为政府的包揽式治理,农户们则是观望者众、行动者寡。这一境况既造成了村域生态治理不接地气,也导致治理效果缺乏可持续性。因此,从社会资本视角深入思考与分析农户在生态治理中呈现出高关注度、低参与度的原因,对于破解当前村域生态治理的困境,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生猪对我国古今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升人民福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85年,中国生猪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猪消费结构升级,生猪价格波动剧烈、疫病频发以及供需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2007年后,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生猪生产支持政策,以求稳定生猪供给,提升农户福利,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那么,生猪补贴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贫困治理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从1987年的2.5亿降低至2018年的1660万。虽然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农村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未脱贫的人口均为深度贫困群体。近年来,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要求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全
玉米以其高产性能和较强的适生性,成为我国粮食作物之首。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种植大省,在种植面积、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存在巨大影响。自2008年东北地区(含内蒙东四盟)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使我国的粮食结构和作物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但由此也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出玉米产量、玉米库存量、玉米进口量“三量齐增”,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玉米下游产业
我国是牛肉消费大国,牛肉以其高营养高蛋白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2017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已达800万吨,作为居民日常食用的肉类,牛肉质量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为了强化对牛肉质量安全的监管,我国逐步完善牛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及有机认证为主的质量认证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牛肉质量认证的具体发展情况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本文基于质量认证视角,探析当前牛肉消费者对质量
饲用作物能够为草食家畜提供优质的饲草料,从而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牛羊肉、奶制品,有着节粮、高效、健康的特质。国家正在推行种养一体化,将部分籽实玉米种植转变为青贮、全株利用,提高产能,进一步统筹粮经饲,大力发展饲用作物已是大势所趋。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旱作或雨养农业的主要分布区,饲用作物具有广阔的生态适应性,对季节性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同时,土壤在多年生饲草覆盖下不易被侵蚀,在一定程度上饲用作物改善
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式。由于工业文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及生态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继续明确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使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理论角度看,生态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历史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生态遭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