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意在用批判教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的批判意识。研究包括了三方面的分析:教师对批判意识的观念,教师相应的课堂行为,以及教师课后的批判反思。文秋芳(2012)等学者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外语系学生都有缺乏批判能力的现象,被称之为“思辨能力缺乏症”。这些学者认为,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批判意识并缺乏反思精神是造成此类症状的原因。然而,批判反思性教师正是当代教育所需要的教师。鉴于批判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批判意识,而批判意识意味着拥有批判反思的能力,因此,本研究用批判意识来检测教师的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批判教育学提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了解专业知识且拥有批判意识的人才(Freire,1993)。批判教育学认为,目前的教育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中,教师就像是存款人,而学生是银行。教师机械的储存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从不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然而,语言教育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项目。它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它被注入了意识形态,历史和政治(Pennycook,2004)。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文化工作者,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了获得批判意识,批判教育学提出了“提问式教育”以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压迫关系。“提问式教育”中的教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代表,他们是带领学生反思生活和社会的引导者,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促进者,是经验意见的提供者,还是参与学习的学习者(Wink,1999)。唐丽萍(2012)提出,教育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所做所想。Crookes和Lehner(1998)也认为学生的行为受到教育的影响。如果教师是批判教育学的支持者,那么他们就能引导学生学习批判能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实地听课观察以及访谈对三位高校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三位高校教师对批判教育学和批判意识有一定的了解。2、在三位教师当中,两位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课堂话题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加入了社会政治类的话题,但是另外一位教师并没有。3、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虽然有一位教师能尽量与学生交流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但是其他两位教师依旧处于主控地位。4、三位老师都会在课后反思之前的教学,但是大部分反思并没有影响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此外,三位教师大部分反思的是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来看,三位高校英语教师距离批判意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批判教育学的要求与我国现代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教师成为批判反思型的知识分子。因此,批判教育学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教师发展的领域中探讨如何发展批判性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