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0受体在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肠炎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全身多系统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IBD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基因、环境、免疫及肠道菌群多重因素引起,基因缺陷、外界因素等造成肠道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肠道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下可引起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其中,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失调尤其是CD4+T细胞的功能失调在IBD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CD200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糖蛋白,主要在正常的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如B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上表达,CD200受体(CD200 receptor,CD200R)是CD200分子的同源受体,主要在髓系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部分T细胞表面表达。过去,CD200/CD200R通路被认为对髓系细胞具有负性调节作用,但其对T细胞的影响仍有争议,因此,本课题将展开CD200/CD200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对CD4+T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究方法(1)培育CD200R基因敲除(CD200R-/-)小鼠,分离小鼠脾脏、肺脏、肝脏、大肠、肠系膜淋巴结,制备免疫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对比CD200R在小鼠各器官各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2)利用FACS术筛选WT或CD200R-/-小鼠体内CD4+CD45RBhigh T细胞,腹腔注射免疫缺陷受体鼠以诱导自身免疫性肠炎,通过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对比,观察CD200R对小鼠发病情况的影响。(3)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共抑制性分子LAG-3、CTLA-4、TIM-3及PD-1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CD200R对CD4+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4)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i67、7-AAD在CD4+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MACS术筛选WT小鼠或CD200R-/-小鼠体内CD4+T细胞,并标记CFSE,腹腔内注射同源免疫缺陷小鼠,5天后处死,分析CFSE稀释情况及检测7-AAD水平。以上实验将观测CD200R对CD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与结论(1)淋巴器官如肠系膜淋巴结中,CD200R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CD8+T细胞,在CD4+T细胞中,效应性细胞、调节性细胞的CD200R表达高于幼稚性细胞。(2)CD200R缺失的CD4+T细胞不能诱导免疫缺陷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肠炎,表现为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及致炎因子水平的下降。(3)在肠炎小鼠模型中,CD200R缺陷使CD4+T细胞共抑制分子CTLA-4和TIM-3表达增加。(4)尽管CD200R缺失使CD4+T细胞在短期增殖加快,但也使CD4+T细胞凋亡加快,最终使CD4+T细胞减少。综上,CD200R缺失通过一系列负性调节机制使CD4+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在小鼠自身免疫肠炎中起保护作用。以上研究为炎症性肠病机制的认识及临床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其他文献
绿色化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化工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能源过渡消耗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对新兴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质提取液的生物法研究了钙钛矿型LaCoO3的绿色合成,并探讨了其合成机理与催化应用。首先,本研究采用生物法成功地制备了纯相的LaCoO3(bio-LaCoO3),生物法与普通化学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ⅰ)当植物质提取液处于最佳的浓度时,生
学位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文章以育人效果为导向,从德技培养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内涵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评价原则及标准要求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展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师德师风、意识与技能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对学生产生增值量的评价,结合教学过程记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手性磺酰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在合成化学中可作为手性配体、催化剂和手性辅助剂等。当前手性磺酰胺的合成方法通常存在反应效率低、官能团兼容性差、反应普适性低等缺点,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手性磺酰胺合成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围绕手性磺酰胺的高效催化合成展开研究,发展了新型铱中心手性卡宾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和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实现了手性磺酰胺的
学位
表界面催化反应体系中,对表面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反应作用机理的理解至关重要,尤其涉及到表面活性物种指认、活性位点形貌结构表征等关键科学问题。相比于确定分子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固体催化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即不同的位点的反应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局域位点构效关系的深入理解需要借助分子光谱(原位)表征,尤其是高空间分辨光谱表征。但目前光谱技术往往受限于自身灵敏度不高、空间分辨受限于衍射极限等影响,难以实
学位
随着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及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大学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创新的核心主体,学术商业化也逐渐成为大学的第三使命。以研究成果技术转移为载体的学术商业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利益相关主体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已有文献对技术转移过程主要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一些国家/地区的学者将基于美国实践提炼出来的三螺旋模式用来分析当地的运作情况或指导当地的大学技术转移活动,但是鲜有研究检视该理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6.6例,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生存期仅在12到17个月之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胶质母细胞恶性程度高,呈现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即便是最大安全范围手术切除也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在我科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在T2/FLAIR像增强区域与影像学正常区域的交界区域中存在浸润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而且其生物学性状与
学位
发现新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不断试错,凭借运气、化学直觉优化探索过程,发现新材料;第二、借助理论模拟加速寻找目标材料;第三、通过大量研究积累总结构效关系,并结合高通量试验发现新材料。传统的合成策略存在一定局限性:高成本、效率低,很多时候缺乏指引。晶体工程在很多新材料发现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由于结晶动力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隐蔽性及合成变量的高维性,晶体工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数据科学
学位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以及多种胃肠外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溃疡复发,预防胃癌的发生,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60%,同时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提高HP根除率在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抗生素使用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文献报道HSP90AB1在多个实体肿瘤中的表达上调并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与其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相关,但其在胃癌(G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朗。因此,本课题组拟检测HSP90AB1在胃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试图阐述其在胃癌中异常表达以及功能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学位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即使采取目前最为规范的治疗:最大安全范围内的全切除辅以术后标准同步放化疗,但是病人预后仍然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仅只有14.6个月。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胶质瘤具有增殖能力强、遗传背景异质性及放化疗抵抗等恶性表型。因此,寻找可以有效针对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新型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