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和个人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从教师培训历史、教师教育理论发展和当今国际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出发,以终身教育和以教师为本思想为指导,在教育学角度的视野下,就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以下一些主要思想。 Ⅰ 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 首先,明确教师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而不完全是政治或者政策的需要。只有体现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本的教师培训,才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和寻求自我发展的职业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 其次,在教师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培训的任务是解决教师自身的问题。由此,才能避免外在灌输式的培训现象,才能使教师开展反思成为可能,才能实现培训与中小学教师及其教育教学的密切联系。 第三,教师培训的教学要为中小学教学提供示范。中小学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要观察、体验和感受教育新理念所展示的真实教学过程。这种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培训者与参加者在培训活动中互动而产生,它需要有来自教师实践的真实案例,需要增加教师的实践学习。 第四,教师培训中必须倡导平等、合作与分享的人际关系,包括培训者与参加者以及参加者之间,体现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交往的本质要求,体现教师培训中教学决策的民主和科学,以及营造教师培训的人文氛围。 第五,教师培训是一个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能力有很明显的变化。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系统而整体地设计教师培训,包括考虑如何建立新教师培训与在职教师培训相衔接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 n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以及目前新课程的框架下,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参加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在培训过程中有三方面的明显体现,即“教学者”、“学习者”和“资源者”。教师培训者要认识到这三种角色的特殊性,由此理解它们对培训的实践要求。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体现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目前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包括来自培训观与培训制度、培训模式与培训机构能力以及中小学教师本身,对这些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nl教师培训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从有效教学和教学对话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教师培训中教学问题的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为参照,教师培切l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由此,需要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过程等诸方面予以重新认识,包括树立中小学教师是培训主体的思想、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以教师发展的观点系统而综合设计教师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反思与研究以及使评价成为教师培训教学的重要环节。 (2)教学内容:目前统一的教师培训内容要求规范着教师培训的实践,这对于开展大范围的各类培训尤其是全员教师培训是有意义的。但是这种政策在本质上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发展,影响着教师培训的创新。教师培训教学内容的架构需要考虑:对内容有新的认识;必须提供教师真正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外部强加或者理论设定的内容;开展有效的需求评估。 (3)教学策略:反思、研究与参与是教师培训中的主要教学策略。要认识到有效的教师反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正确理解反思的含义,创设安全的、平等的反思氛围,注重独立与合作的结合,注重反思的后续效应,而且教师培训本身要实现反思教学。教师培训要为教师提供关于研究与开展研究的支持,将研究整合于整个教师培训的过程之中,使研究成为教师培训的有机组成。参与是教与学的分担、是双向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参与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全体的、是全过程的。此外,参与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IV教师培训教育学的政策意义 (l)建立教师的学习文化。教师发展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教师团体中的学习文化。教师的学习意味着教师群体中学习文化的建构和发展,涉及教师的学习精神、态度、方法和行为,而且在本质是合作的、共同的、探究的、自发与自主的学习行动。教师培训必须支持教师学习,要努力实现教师培训与教师学习之间的互动。 (2)强调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以校为本,能够使教师培训面向教师实践的真实情境,促进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与发展,突出了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体现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促进教师培训的开放与创新。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并不排斥与其他培训模式的结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不等同于教师全员培训。 (3)使技术成为促进培训发展的新支柱。通过技术使教师发展中所需要的合作、分享、反思有更好的基础条件。在开展广泛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师培训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及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等联系起来,使技术服务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加强教师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环境、信息化体系、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