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差异?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及运用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本文从这两个问题出发,运用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理论以及勒弗维尔关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理论假说,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展开研究。 具体地说,本文从共时(在19和20世纪之交)和历时(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后期)的角度,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以对国内外译著进行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译者所使用的归化或异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作为文化转向产物的归化和异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归化和异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第一阶段,在后殖民主义时期,归化在翻译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内涵为“民族中心主义”;第二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归化翻译退居次要地位,异化翻译渐渐取得主导地位,相应地,归化的“民族中心主义”变弱,而异化的“平等主义”加强;第三阶段,作为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归化的内涵演变将呈现“平等主义”的趋势,这时,归化和异化的内涵变得一致。 本文对归化和异化的内涵演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另外,本文也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希望有助于翻译与文化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