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势影响下,外语、尤其是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手段。相应的,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培养国际人才,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目的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同时规定在高中毕业时,一名合格的高中生英语词汇量要达到3500。这一规定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的英语教学只考虑学生掌握词汇的数量,学生只是背诵单词的基本意义、即概念意义,忽略了单词的内涵意义。这样的词汇教学方法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但是缺乏对词汇意义的深度理解,在使用单词时只会生搬硬套,无法形成系统的词汇网络。学生的英语学习只能在浅层上徘徊。语境理论的产生,使人们对于在一定的环境下词汇的理解和使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语境理论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认知语境,就使人们对词汇的理解上升到认知的层面。斯珀伯和威尔逊(1986,2001:39)在《关联性:认知与交际》一书中提出了认知环境概念,这里的认知环境指的就是认知语境。他们认为: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这所有的事实对他来说是显明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利用头脑中内化的、认知化的知识进行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认知的意识,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感知的推断事实,以此来更好地理解语言,进行顺利地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