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话语和新兴话语的并存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多样性在语言上的体现。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项研究以标准话语和新兴话语并存的语言现象为切入点,借鉴西方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通过语料库分析和问卷调查,以社会语言学视角探讨汉语中语言和谐的内涵问题,旨在揭示语言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标准话语和新兴话语对比研究。文中选取政府机构话语和超级女声群体话语作为两类话语的代表,分析了二者在语言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面上的差别。研究表明,超级女声群体话语中的新词汇是从始源域“歌迷”到目标域“食物”的隐喻映射。它颠覆了词汇学中的传统构词法,是对标准话语构词法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同样出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使超级女声群体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并逐渐将其话语影响扩大到群体之外,引发了人们对该社会群体话语现象的激烈讨论。
其次,我们借助调查问卷探究大众对待两类话语并存现象的态度与倾向。数据分析结果包括以下方面:(一)人们已经开始从词汇层面接受新兴话语,如“PK”等;(二)标准话语是汉语中的权威与规范,但在非正式场合,新兴话语也具有较高的控制力;(三)青年学生是新兴话语的主要使用者与拥护者。针对抑制新兴话语、净化汉语的观点,我们倡导社会语言学中的人文关怀,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多种话语并存的语言现状。
最后,我们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汉语中语言和谐的内涵意义。它要求话语使用者宽容地对待新兴社会群体及其话语,同时以开放的思想接纳标准话语中的变化。它提出话语要规范,使用要恰当,多种话语要和谐健康地发展。语言和谐的实现还需要语言规划、民族意识教育和媒体的正确引导。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语料库和问卷、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语言和谐纳入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明确了其理论内涵,对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语言学路向上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