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风险视角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缺口测算及应对策略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规划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在1997-2019年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城市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人均预期余命不断延长。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相关规定,60岁职工退休后可领取139个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即基本养老保险预测60岁退休职工的平均余命为11.6年;而统计局公布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19年达77.3岁,可见退休职工的平均预期余命将远高于养老金计发月数。长寿风险的存在不仅延长职工的平均预期余命,也使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额逐年增加,加重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缺口的同时也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持续性运行。在城镇职工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长寿背景下,测算长寿风险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造成的基金收支缺口及我国政府应对长寿风险的对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长寿风险影响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缺口及应对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缺口的对策而展开,以1997-2019年我国城市人口分性别、分年龄的死亡率数据为样本,采用Lee-Carter模型预测未来年度的死亡率。运用收支平衡理论从标准化个体和国发[2005]38号文件颁布后参保的“新人”职工两个层次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及养老金支出进行测算,以微观分析与宏观测算相结合的方式对长寿风险影响下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进行研究。对个人账户基金收支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得知基金投资收益率、计发月数、缴费率等对于降低个人账户收支缺口有着积极作用;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缴费年限延长、较早参保会造成个人账户收支缺口扩大。将延迟退休与平均预期余命延长进行组合对比得出职工每延迟1年退休,个人账户储蓄额便可多支付约24个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对有关部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有一定的参考性。由于笔者能力有限、部分死亡率数据存在丢失等,本文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城市人口的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数据较少,样本分析的精确度不够高;在预测未来年度的人口死亡率时,虽然2019年度26-90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预测值与真实死亡率较吻合,但人口死亡率的预测精度会随时间递推而下降,且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医疗技术及职工健康意识、职工参保年限等均会对死亡率造成不可预测程度的影响,会加重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缺口测算的不准确性。本文按照长寿风险描述、城市人口死亡率预测、长寿风险对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缺口的影响及应对长寿风险的策略为线索展开研究,各章节联系较紧密、内容承上启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为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整理国内外已有文献、寻找当前研究的空白点,以便从创新角度展开研究;并概括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将论文所用理论及长寿风险、个人账户进行概述,指出长寿风险是系统性风险、将长期持续存在、难以准确衡量及影响范围广这四个特征。第三章先整理静态死亡率模型和动态死亡率,采用Lee-Carter模型对我国1997-2019年城市人口分年龄、分性别的死亡率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的稳健性后,预测我国城市人口未来年度的死亡率,并估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在未来年度的平均预期余命。第四章依据个人账户计发规定建立模型计算职工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从微观角度测算标准化职工受长寿风险影响下个人账户基金收支的相对缺口和绝对缺口;另从宏观角度测算国发[2005]38号文件颁布后参保的“新人”职工的个人账户收支缺口总额;并对模型中基金投资收益率、平均预期余命、计发月数、缴费年限、缴费率和参保年龄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账户基金收入及支出的影响。第五章立足我国实际提出应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可行性对策。第一,养老保险降费改革后职工用少缴纳的保险费购买一份与计发月数连接的延期年金保险来转嫁职工财富不足以应对预期余命延长的风险。第二,依据城市人口死亡率变动去预测平均预期余命,动态地调整计发月数。第三,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弹性化设计延迟退休方案以减轻改革阻力。
其他文献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发展获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也处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均给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挑战。中国为对抗一系列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积极制定多项宏观经济政策以开展宏观调控,并由此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幅度、频率和方向
学位
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变得越来越严峻,导致居民的长寿风险进一步加剧,由此带来的居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退休后,人们是否积累了足够多的养老资源来保证他们安稳地度过老年生活?现收现付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否有足够多的财政结余来保证社会基本养老金的足额发放?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此外,伴随着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还面临着生育率水平持续走低的困境,低生育率意味着未来劳动人口的减少,而这
学位
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老化以及死亡率的降低,世界各国先后面临失能群体的护理需求不断增大但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未能充分应对的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极快,在这样高度压缩式发展的背景下,绝大多数老年群体未能为自身储备足够的资产以应对老年失能风险。为了解决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的问题,成都市于2017年正式启动社会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其中,在经办管理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上成都市选择了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经办管理
学位
2025至2030年,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亟需老龄化照护,家庭和社会养老服务将会受到更大的考验,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失能人数超过四千万,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社会需求。要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环节是重中之重,而产品设计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该险种进行定价,其中长期护理失能等级状态转移概率的准确程度对定价的影响最大。2021年7月我国发布了《失能评估标准》,之前的学
学位
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在当今我国提出“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医疗保障公平也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在发展初期形成的独特城乡二元结构,发展至今也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在医疗服务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和医疗服务关系紧密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不断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体系自2017年宣告建成,基本医保现已覆盖95%的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也逐步发挥其重要支柱的作用,在
学位
在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万能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在其最辉煌的时候保费收入达到了 1.2万亿元,足以称得上是一个时代,但辉煌期却短暂,在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运用万能险产品快速做大保险规模的同时,却产生了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而监管的频频出手也使得万能险的市场规模持续下滑,且保费增幅也持续下降。万能险产品是为适应人们特殊的健康保障需要而设计的新型现代保险产品,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保险市场上十分重
学位
1978年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总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已从恢复之初的全球排名40位左右上升到了第2位,保险机构数量从恢复之初的1家增加到了235家,中国保险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以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给我国保险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而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程度的加深,我国保险公司早期采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仅给公司自身
学位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时期,“未富先老”已然成为中国的现实,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正面临着不堪重负的情形。为了抵御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解决办法之一。虽然国家现如今对企业年金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其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未能满足对基本养老保险有效的补充作用。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为10.5万个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是政府一直不断关注的话题,而健康作为医疗服务的目标,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出“健康中国”的需求牵引型战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制度创新是重点内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和分散健康风险,进而提升其福利水平,促进健康,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制度安排在“健康中
学位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亦是如此,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口增多、老年抚养比提升、失能人口规模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失能人口激增是社会共识,老年收入下降、生活质量降低是现实障碍,失能老年人、贫困老年人是毋庸置疑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发生不可避免的衰退,同时,心理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例如产生抑郁和孤独情绪等问题。对于失能、贫困老人,身体功能受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