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绵延的阐释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有人说柏格森在美学领域的贡献只有通过广泛涉猎他的哲学著作的方法才能得到理解。在他的哲学之思中,生命有两层涵义,不仅指生存着的生命之体,还包括精神上的心灵生活,在对生命进行阐释的过程中绵延这一概念发生了从意识到记忆再到生命冲动的概念重构,也完成了从直觉到人类之爱的精神超越。关照生命意味着除了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还要超越现实,凭直觉去感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绵延的阐释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有人说柏格森在美学领域的贡献只有通过广泛涉猎他的哲学著作的方法才能得到理解。在他的哲学之思中,生命有两层涵义,不仅指生存着的生命之体,还包括精神上的心灵生活,在对生命进行阐释的过程中绵延这一概念发生了从意识到记忆再到生命冲动的概念重构,也完成了从直觉到人类之爱的精神超越。关照生命意味着除了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外,还要超越现实,凭直觉去感受绵延着的实在。与绵延的哲学思想同步,柏格森的美学思想也有着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从形而下的喜剧到形而上的艺术再到超越生命的道德,他的生命美学思想从始至终围绕着绵延这个主题展开,与绵延紧密相伴、互为一体。可以说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不仅有一以贯之的主题,而且有某种整体的连贯性。从时间上来看,柏格森的生命美学思想以《笑——论滑稽的意义》和《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从意识出发,详细探讨了强度和广度、质量与数量、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力求向人们阐明绵延是如何被发现的。之后又通过对记忆的研究证明记忆是大脑和物质的交叉点,不仅仅将绵延局限于意识领域,而是扩展到物质领域,打破了二元对立的传统分野。在这一阶段虽然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关注对象是意识,但它并未脱离具体的现实生活。与哲学思想相呼应,柏格森的《笑——论滑稽的意义》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令人发笑的机械僵硬的事物,而不是流动绵延的精神生活。柏氏得出了喜剧是介于生活和艺术之间的产物,而不是纯粹的艺术这一结论,由此可见柏格森追求的是纯粹的艺术,这一倾向随着其生命哲学的发展得到了深化。柏格森生命哲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标志性著作是《形而上学论》,柏氏认为只有运用直觉的方法才能把握绵延,直觉作为一种审美方法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进入对象的内部。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具有不可说性,它拒绝理性的推理,凭借理智的融合探测到生命绵延的频率,从而抵达绝对的领域。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将直觉的方法延续下来,在他看来人类身上还有一种审美能力,那就是直觉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人们可以与其他生物建立联系,进入相互渗透的、有无止境的连续创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涉及个体,只有精神的流动,生命因此从有形走向无形。此外在这本书中柏氏格外强调创造,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创造,它摆脱了喜剧重复和机械的特点,上升为纯粹的艺术。由此看出柏格森把关注重心转向了纯艺术,他的生命美学思想离形而下的生活愈来愈远。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发展到最后阶段,生命冲动和直觉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变成一种博爱,它投射得很远并达到了全人类。拥有这种爱的英雄人物会点燃普通大众内心熄灭的生命之火,带领他们挣脱物质的束缚,打破封闭社会的各种惯性义务,找到遗失已久的生命冲动,尽可能地实现自由。可以看出在由物质到精神,由创造性的情感到开放的道德的过程中,生命一步步升华,最终散发出道德美的光芒,与此同时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也完成了动态的演进过程,并始终如一地贯穿了绵延这一主题。
其他文献
社区矫正制度虽然引入我国仅短短十几年,但是其与我国深厚法制传统一脉相通,同时体现了新时代新理念下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社区矫正管理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在管理对象上有所不同,社区矫正的管理对象主要是违反了法律被法院判处管制、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司法行政部门通过职能依法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在学者们研究积累的理论基础上,社区矫正制度已
在幼儿期培养出良好的社会性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顺应社会生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教育者,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主要通过评价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关于教师激励性评价对幼儿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方面,而
自从1996年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之后,概念隐喻的研究范围就逐渐得到拓展。学者们开始关注广告、电影、漫画、演讲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和表征等问题。漫画因其图文模态的互动以及丰富的多模态隐喻表征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多以个案形式研究为主,以量化的手段对某一主题漫画的隐喻研究较少。并且,分析国外漫画的较多,对国内漫画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从多模态隐喻视角,以中国
近年来,世界各国环境问题均日趋严峻,而生态环境保护也受到了我国乃至其他国家的重视,加大力度促进环境与经济同步协调有序发展。而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和开放作为畅导理念,这一绿色发展理念也被引为我国生态环境中长期目标引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自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夺下“双碳”目标。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深化绿色
全面抗战爆发以前,贵州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9%,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却达到约45%。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造林、筑路、卫生、识字、保甲、合作、国货”七项运动之首的造林运动,由于全面抗战的爆发,在1938至1949年期间的贵州得到了大力倡导。吴鼎昌、何辑五、杨森等民国贵州地方政府官员认为,在贵州推行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生态、发展贵州经济、支持抗战胜利,遂将植树造林作为民国贵州地方政
政党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能否实现连续执政是评估其政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争取民族独立、经历长期社会动荡之后建立起来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面对政府无力、经济颓靡、人民困苦等诸多困难,采用国家统合主义策略,形成了具有强烈国家统合主义色彩的政治制度,通过权力集中推进国家建设。首先,创立、发展、壮大政党职团制度,以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组织社会大众,将其纳入政治生活中成为官方部门,从而赢得广泛支持。其次,以此为
考研人数的增多给考研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严峻的考试形势使得焦虑问题层出不穷。绝大多数考研学生在备考期间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过度的考研焦虑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生理反应,也会带来心理层面的不稳定,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考研结果。因此,采取干预措施缓解考研焦虑问题的困扰,增强考研学生应对焦虑的能力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以大学四年级正在准备考研的小优同学为例,运用量表法、半结构
彼得·海斯勒(1969-),是当代美国作家和记者。他根据自己在中国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与见闻,写作并出版了三部纪实文学作品:《江城:长江边的两年》、《甲骨文:一次占卜当代中国的旅程》、《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这三本书构成了他的“中国三部曲”,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十年美国媒体人进行中国形象塑造历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多从书评、翻译研究、非虚构写作等角度对三部曲中的作品进行多方面研究
1887年,英国女性立德夫人(Mrs.Archibald Little,1845–1926)随丈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华土生活了二十年,于1907年返回故国。旅华期间,她的足迹遍布重庆、上海、北京、西藏等地,先后接触到了汉满藏蒙等各族女性,在以自己的异域眼光不停打量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女性时,她发现中国的许多汉族女性还生存在“肉身被桎梏”“人生受束缚”和“精神遭折磨”的不幸状况下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守旧与创新、解构与建构在新闻媒体领域间同时进行,各类媒体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试图在公共传播时代重获公众信任。建设性新闻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报道,以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建构新闻,对新闻业的发展具有启发与开拓性意义。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是怎么样的?其与新闻价值理论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如何进一步扩展建设性新闻报道的路径?本文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为建设性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