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生长于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同时,他又有着数十年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他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既精通中英双语,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生长于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同时,他又有着数十年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他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既精通中英双语,又深谙东西方文化,为其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翻译的许多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畅销海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现给西方,引发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研究顺应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文化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将译者的文化观与其翻译实践联系起来。本文以文化观为切入点,探讨了林语堂的文化观对其翻译文本选择及翻译策略上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关于林语堂生平和林语堂研究的文献进行研读和分析,探讨林语堂文化观中的东西文化根源。他身上体现出的儒家的中庸、近情,道家的浪漫、性灵,在与多年的西方文化浸染发生碰撞后,形成了林氏兼容并包,中西溶合的文化观。其次,本研究以他的汉英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文化翻译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归纳、整理出许多有代表性的译例,并按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林语堂的文化观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文本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了他的翻译策略选择上。在源语文本的选择上,林语堂倾向于选择代表中国文化和体现道家闲适、性灵的文本。这类文本的选择不但反映出林氏文化观的特点,也迎合了西方物质化社会里读者的审美品味和文化期待。而在翻译策略方面,林氏灵活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如文化借用,文化置换,文化补偿,意译等,尽力使译文既能符合译入语文化的思维习惯,又能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这些策略的联合使用,也体现了林氏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观。林氏译著的成功也是翻译策略运用的成功,所以其译著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尤其是文化语言的翻译策略,无疑为翻译工作者如何在译作中恰当、准确、自然地传递中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值得翻译工作者做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从文化角度对林氏复杂的翻译现象进行阐释,也可以为合理解读其翻译提供可行的思路。
其他文献
晚清以降,佛教同时受到官方与民间的摧迫与责难,引发佛教界深入反省并提出革新主张。创办于1913年的中国第一份佛教官方刊物《佛教月报》刊发了一些高僧大德针对佛教现状提出
每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有着独有的方式。有关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念”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作为语言和文化共同的产物,本质上
前两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其中,2月份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分析人
摘要:随着高校图书馆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想要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環境,和管理员的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其不仅是构建和谐环境的主要部分更是基础。所以,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及其在和谐阅读当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的图书馆阅读环境提供优化意见,带来积极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和谐阅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2
健康、是人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健康、是国家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健康,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力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上升为
隐喻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以人类的身体体验为基础,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天气作为基本的自然现象,是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立高等院校,抓好党建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抓好党建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中党员的先进性,更能提高高校整体的工作效率。
“目的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与传统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目的不同则翻译的策略也不同。这一理论结束了
摘要: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前景、经营机制、运营资金、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人才流失现象也更为严重。分析人才为何流失和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入手,探寻有效减少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本文论述了我国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现状 ,提出了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