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而言,叙述学与文体学二者都采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形式特征。尽管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发源于结构主义的叙述学重在研究叙事作品的宏观技巧即结构安排,现代文体学主要细查语言特征即遣词造句。显然,一部作品的形式是由叙述技巧和文体技巧共同造就。大多数研究者由此尝试将二者结合,但更多的是从二者的重合面即视角和言语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粗略分析,过于笼统也缺少一般规律。而由贾晓庆博士构建的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框架意在探讨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结合的一般规则,从而帮助我们积极发现小说中被前景化了的叙述和文体技巧,进而更具体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叙事文体学依然以数量有限且处于宏观层次的叙述技巧为出发点,全面探讨文体学分析与之结合的方法,但此研究更强调二者的互惠互利,即对叙述技巧的分析可帮助发现文体技巧,反过来,文体分析证实和加强了叙述分析。叙事文体学的总体框架包括五个成分,它们是人物、场景、事件、空间形式和视角,不同小说可根据主题相关原则对这五个成分有所取舍,并且各成分以前景化原则作为选择和分析叙述技巧和文体技巧的最根本原则。叙述文体学为我们阅读小说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阅读视角。我们选择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作为分析文本,从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及视角两方面进行叙述文体学分析,充分揭示罗林斯夫妇“美满”婚姻是建立在男权社会一系列价值体系之上,使作品得到更好的阐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导言介绍了本篇论文的大体框架包括写作动机、意义、研究问题及文章的设计。第一章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叙述学与文体学融合发展史并分析总结了个别著名分析文本。第二章建立论文的理论框架,重点介绍了前景化原则并涉及到叙述学中叙述者、聚焦者、视角等概念及系统功能理论和文学文体学等相关文体分析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是人物和视角分析。关于人物,我们从人物外表、言语动作等方面进行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展现了主人公苏珊的心路历程和她丈夫马修的自私及大男子主义。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时而依据叙述学分析发现其相应的文体特征,时而通过鲜明的文体特征去应正叙述学分析。第四章关于视角,我们主要分析文体学与视觉视角的结合面和文体学与心理和意识形态视角的结合面。视觉视角可以借助文体学对相关及物过程、指示代词、思想及视觉的引述语等的分析展开。文体学与心理和意识形态视角的结合面是对其评价意义的阐释。最后一部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它可以帮助读者运用叙述文体学分析方法去更好的理解《十九号房》,也可为从叙述文体分析视角及相关理论去分析其它文学作品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总结部分也提出了本论文的局限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