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的体验研究——以南昌市3家三甲医院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三家省级大医院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掌握2016年、2017年满意度变化情况,科学地分析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的体验,了解医护人员执业状况和身心感受,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为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供决策信息和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法,从3家样本医院中抽取符合条件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分别于2016年、2017年对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和执业环境的体验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医护人员在工作负荷与身心健康、执业环境与职业认同感、医院管理、福利待遇与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满意度;运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本次构建的医护人员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调查问卷共分4个维度23个条目, 4个评价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的值均在0.703-0.893之间,总体Cronbachs Alpha值为0.944。问卷的KMO值为0.812,且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提取的4个公因子对方差总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0.345%。
  (2)2016年与2017年测得其总体满意度分别为3.23±0.686分、3.22±0.638分,且两年间无差别(t=0.499,P>0.05)。4个维度中,①维度Ⅰ:身心健康与工作负荷两年间得分分别为2.99±0.676、2.92±0.655,2016年显著高于2017年(t=2.148,P<0.05);②维度Ⅱ:两年间执业环境与职业认同感分别为3.24±0.754、3.28±0.678,分值提升0.04分,差别不明显(t=1.163,P>0.05)。③维度Ⅲ:两年间医院管理分别为3.44±0.916、3.41±0.868,分值下降0.03分,差别不明显(t=0.664,P>0.05)。④维度Ⅳ:两年间福利与待遇满意度分别为3.27±0.813、3.26±0.738,分值下降0.01分,差别不明显(t=0.172,P>0.05)。
  (3)两年间23个条目的满意度上升明显的条目包括:①对工作负荷满意度得分上升0.3分(P<0.001),②医护人员价值上升0.2分(P<0.001),③社会认同与尊重上升0.13分(P<0.05),④医护工作成就感上升0.16分(P<0.05),⑤总体行医环境上升0.19分(P<0.001)。满意度下降明显的条目包括:①对身体健康满意度得分下降0.3分(P<0.001),②心理健康下降0.22分(P<0.001),③与患者沟通时间下降0.1分(P<0.05),④表扬或投诉机制下降0.11分(P<0.05),⑤收入分配方案下降0.15分(P<0.05),⑥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下降0.14分(P<0.005)。其余12条目变化无差别(P>0.05)。
  (4)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男性满意度低于女性(?=0.075,P<0.05),医生总体满意度低于护士(?=0.270,P<0.001),低职称者高于高职称者(?=-0.066, P<0.001),妇产科医护人员高于医院其他科室(?=0.171,P<0.001),其他小科室(如五官、眼科、皮肤等)高于内/外/妇/儿4个大科室的平均水平(?=0.177, P<0.001)。
  结论:
  (1)问卷信、效度较好。本次构建的医护人员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调查问卷共分4个维度23个条目,问卷的信度、效度理想。
  (2)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总体变化不明显。4个维度中,身心健康与工作负荷维度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其余3个维度满意度无明显变化。
  (3)两年间对23个条目的满意度喜忧参半。有5个条目满意度明显上升, 6个条目满意度明显下降,其余12条目变化无差别。建议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改善医疗服务重点宜考虑:改善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增加与患者沟通时间,改进表扬或投诉机制,合理优化收入分配方案,增加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构建良好氛围的团队。
  (4)不同性质医护人员对行医服务与执业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明显。医生、男性、高职称、内/外/儿科医护人员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应重点关注这些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重点人群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急医疗服务体系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增强时效性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当前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短板在于呼叫反应时间较长、抢救成功率和急救知识普及率偏低。既往的研究表明:急救地点多发生在社区,急救进社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的便捷、可及、连续、综合等优势与院前急救紧密结合,可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大大向前延伸,有效弥补院前急救资源的不足和滞后性,
研究目的  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医院托管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措施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医院托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型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向基层合理流动,高效提升中小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更好的服务百姓患者,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尚缺少医院托管成效相关评价
研究目的  1、将国外的英文版康复者优势-兴趣-目标评估量表(The Clients Assessment of Strengths Interests and Goals,CASIG-SR)翻译成中文版,为国内引进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适用于评估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的工具.  2、通过对中文版康复者优势-兴趣-目标评估量表 CASIG-SR 进行信效度评价,检测量表的性能.  3、借
教育国际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国家政策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2019年初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发布的重大里程碑性文件,其中再次明确指出要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过程。基础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为乡村的振兴培养了优秀人才,是乡村学子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培育一支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一直以来,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乡村教师,为乡村教师谋福利,求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仍然不够系统与全面。2015年6月1日,国
学位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第一推动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乡村地区环境艰苦、教师工作条件较差并且福利待遇偏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三大顽疾。提升乡村教师供给量和保障教师队伍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乡村教师收入水平。津
学位
由网络公众、公众舆论和网络公共平台共同组成的新事物被称为“网络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决定了其能够对政策议程产生影响,自 2008 年成为我国的“网络问政元年”,公众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参与、讨论、推动政策议程的案例已数见不鲜。特别是在教育政策领域,公众普遍持有强烈的关注度和参与意愿,使其影响力更为显著。研究网络公共领域对教育政策议程建构的积极影响,理解其影响机理和运作逻辑,有助于充分发挥网络公
目前,在精准扶贫创新工作机制的推动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进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故我国精准扶贫的关键在农村,而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的根本途径,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战略武器,是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滞缓,西部经济欠发
学位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等学校既承担着为顶层治理政策体系设计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又肩负着高等教育治理和自我革新的发展使命。作为高校内部治理中重中之重的学术治理变革升级,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要求。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这对高校的科研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样也意味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科研能力、提高学术发展水平,而
学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教育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掌舵人”,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需要倚靠自身专业知识、教育信念、个人修养与品位等等,那么其中的根本是什么呢?信念论中“倾向论”的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莱姆赛(1903-1930)把信念看做决定我们行动的力量,认为我们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