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11q13.3基因扩增诱导肿瘤抗PD-1抗体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已经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是总体而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患者中的客观反映率较低,仅为20%左右[1]。而部分初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疾病控制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获得性耐药[2],这进一步限制了 ICIs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疗效。因此,预先筛选出免疫治疗受益人群与寻找克服获得性耐药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的临床及基础实验数据显示位于染色体11q13.3位点的基因FGF3/FGF4/FGF19/CCND1联合扩增可诱导抗PD-1抗体获得性耐药,是抗PD-1抗体治疗疗效的一个负性预测因子。但是FGF3/FGF4/FGF19/CCND1四联基因扩增在抗PD-1抗体获得性耐药中所发挥的作用却鲜有报道,其机制也有待明确。方法通过分析接受抗PD-1抗体治疗后发生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病例及TCGA和MSKCC数据库信息,以明确FGF3/FGF4/FGF19/CCND1的扩增情况及免疫细胞浸润和活化水平的改变。用抗PD-1抗体构建原发获得性耐药小鼠皮下瘤,用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分析FGF3/FGF4/FGF19/CCND1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HE染色及免疫组化等实验分析抗PD-1抗体和FGFR抑制剂单用或联用时,获得性耐药肿瘤中免疫细胞群的比例变化以反应抗肿瘤免疫能力。最后利用TCGA数据库的食管癌、肺腺癌及黑色素瘤数据集,对FGF3/FGF4/FGF19/CCND1联合扩增与非联合扩增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四联基因扩增诱导的潜在激活通路,并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等方式验证相关通路及细胞因子的激活情况。结果重复全外显子检测显示PD-1免疫治疗患者获得性耐药后出现了新发的FGF3/FGF4/FGF19/CCND1 及 FGFR1 的扩增。TCGA 及 MSKCC 数据库分析提示,多个癌种中均存在FGF3/FGF4/FGF19/CCND1基因扩增,联合扩增的形式占其中绝大多数,且与肿瘤免疫治疗预后不良相关。小鼠获得性耐药模型证实耐药肿瘤中四联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体内及体外实验提示获得性耐药细胞和皮下瘤对抗PD-1抗体单药治疗耐受,肿瘤浸润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下降,免疫抑制性细胞PD-1+Treg的比例升高。而抗PD-1抗体联合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则能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耐药肿瘤,流式细胞技术提示联合治疗显著上调了小鼠皮下瘤内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并显著下调了 PD-1+Treg细胞的比例。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印记实验提示四联基因扩增肿瘤中WNT/β-catenin免疫抑制信号通路的活化,且伴随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而FGFR抑制剂联合抗PD-1抗体可以显著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逆转耐药的发生。结论FGF3/FGF4/FGF19/CCND1 的联合扩增可通过激活 FGFR-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诱导瘤微环境中PD-1+Treg细胞浸润上调,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减少,从而诱导抗PD-1抗体的获得性耐药。FGFR抑制剂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增强抗PD-1抗体的疗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感染、烧/创伤、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致死的重要的病因。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高,有更高的病死率。目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特征指示物单一。而医院病房的脓毒症患者样本较少,缺少足够样本量对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
学位
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一场新的教育变革,使学校层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驱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体现在:以人为本,坚守学校育人“主体”逻辑,转变育人思维;技术赋能,突破学校育人“路径”依赖,创新育人场域;数据开放,释放“生成性”数据价值,助推学校科学决策;组织重构,打破学校静态监管,走向“流程化”动态治理;文化渗透,规避技术风险,创建“人—机”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在推进转型实施过程中,
期刊
研究目的: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低、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升B-ALL疗效是目前研究热点和难点。多项研究证实,MEF2D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并与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但MEF2D与B-ALL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仍未明确。本研究探讨MEF2D
学位
背景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BPs)是指一类具有两个羟苯基的化合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热性良好等特点,加之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其作为塑化剂在工业产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最近研究证实BPs(包括BPA、BPS和BPF)可经人CYP1A1酶激活而具有诱发人肝癌细胞遗传毒性作用;此外,人类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1可与BPA结合并降低其诱发的遗传毒性
学位
目的老年人的失智失能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然而,目前针对东方饮食模式以及高龄老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目前我国最大的社区高龄老人队列,探讨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饮食多样性与认知功能受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失能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依托1998年开始建立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队列,CLHLS是一项是对老人进行的涉及全国2
学位
背景与传统的化疗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显著改善了伴有EGFR激活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目前,在EGFR-TKI耐药的机制中,约50%-60%会出现继发的EGFR-T790M突变。组织学转化是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然后,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是组织学转化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在3%-14%的耐药病例中有报道。然而
学位
研究背景:皮肤缺损的愈合过程非常复杂。对于创面面积较大、受损深度较深的创面而言,选择一期行人工真皮移植术,待2~3周后行二期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不失为一种优良的选择。另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等各种细胞因子对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已被广泛研究,但传统观点认为直接外用或在体内注射外源性FGFs可能因无法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团队尝试将各种细胞因子整合皮肤替代物内联合应用
学位
背景:感染性肺炎目前仍是世界上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感染后炎症反应的加重可导致肺损伤,耐药性增强以及疫苗的血清型依赖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新的防治策略有待研究。目前,益生菌因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有益作用,逐渐被广泛使用。然而,现有的益生菌几乎来自肠道菌群,暂未有从生物气溶胶源益生菌的相关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细菌气溶胶的多样性,从气溶胶中分离潜在的有益细菌;分析气溶胶源有益细菌对感染性肺炎大鼠的
学位
目的探究中国老年人遗传风险、经常参与休闲活动与衰弱发生的关联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与衰弱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基于 CLHLS 2008-2018 年基线及随访调查数据,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本研究中基因型数据来源于CLHLS项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集,基于 HDAC
学位
研究背景关于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工作记忆研究已经进行到比较深入的程度,但是嗅觉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至今为止却少之又少。相比于视觉和听觉刺激,嗅觉刺激更加难以记忆,这造成了嗅觉记忆的研究进展困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嗅觉记忆测试工具作用集中于测量嗅觉的再认记忆,而没有统一且规范标准的嗅觉工作记忆测试工具。与此同时,相关行为学研究的欠缺也导致我们对于嗅觉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理解始终停滞不前。本研究尝试研发一套综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