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被引量 : 98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里氏8.0级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对震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灾后重建进程、生态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5.12”汶川特大地震孕育了不计其数的滑坡、崩塌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体,为震区内泥石流的孕育及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据“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初步统计资料显示,震区新增地质灾害点5千余处(个)。其中常见的四种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总数的97%以上。据震区44个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排查结果显示,震区发育有潜在泥石流沟873条,其中潜在的巨型泥石流沟90条、大型泥石流沟91条、中型泥石流沟300条、小型泥石流沟355条。据国土资源系统组织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和巡查,四川震区有24座县级城市遭受潜在泥石流隐患点的直接威胁,此外,还有100余处集镇受到不同程度威胁。2008年9月24日,仅距“5.12”汶川大地震四个多月,在这次地震的主要震区北川、汶川等县境内爆发了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共造成40余人遇难或失踪,数千亩良田及房屋被冲毁和淤埋的重大灾情,震区泥石流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是其它地区泥石流灾害无法比拟的。这次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表明,“5.12”汶川震区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在未来5-10年内,泥石流将成为震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如何对震区内已发生或潜在的泥石流灾害开展风险评价是灾后重建中必需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开展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对灾区恢复重建及防灾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强震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系统研究成果,论文基于地质学、地貌学、系统科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强震区之一的北川县大量已发生的泥石流开展调查、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分辨率为0.5m)对泥石流沟的遥感解译,开展了系统的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与体系研究。论文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危险性和易损性),融入了承灾体的承灾能力这一因素,提出了强震区风险评价的方法与体系。通过对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在Arcview等软件的辅助下,开展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形成了一套集数据收集→危险性评价统计模型→泥石流危险区划分→易损性评价→承灾能力评价→泥石流预期损失估算→风险评价为一体的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础理论分析。论文在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一般意义风险(危险性和易损性)的基础上,对风险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补充(融入了承灾能力这一因素);(2)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模式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对传统风险评价理论方法修正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并构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与危险性、易损性及承灾能力三者的关系耦合模式,同时,还对城镇承灾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3)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将遥感(RS)和GIS技术相结合,在对强震区泥石流流域特征及承灾体特征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应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统计计算等功能,开展了强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研究。同时,结合典型泥石流沟的实地调查分析,实现了对遥感解译的验证和对承灾能力评价的过程,最终得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泥石流易损性评价图及风险评价图;(4)理论方法的应用研究。论文应用所建立的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以“5.12”汶川大地震强震区之一的汶川县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威胁到汶川县城城区的南沟和羊岭沟两条泥石流沟进行调查和评价,开展了系统的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承灾能力评价、风险计算及风险分区评价研究,对两条泥石流沟在暴发泥石流情况下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基本明确了“5.12”汶川大地震强震区泥石流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运动及成灾特征等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出了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几个典型特征:①强震区泥石流暴发的频率相对震前有增高的趋势,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前后的降雨资料分析发现,强震区震后暴雨泥石流的临界雨量值相对震前较小,起动的前期累积雨量为震前的14.8%~22.1%,小时雨强约为震前的25.4%~31.6%;②从强震区泥石流的类型有从震前洪水向稀性泥石流转变的特点;③从泥石流产出环境上看,许多震前沟谷泥石流逐渐转变为坡面泥石流+沟谷泥石流的混合型;④从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规模上看,震后石流的规模是震前同等条件下泥石流规模的数十倍。(2)通过对北川县境内已发生的72条泥石流沟流域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强震区泥石流流域的基本特征:①与其它地区的泥石流沟相比,强震区泥石流流域面积大小的变幅更广;②流域纵比降主要分布在130~400‰之间,比降变幅范围大;③强震区泥石流沟物源区平均坡度约为33°,与其它地区泥石流流域物源区坡度(25~40°)基本一致;主沟长度多介于1.5~6km范围内,与其它地区泥石流沟的主沟长度(1~10km)相比,整体偏小;④震区内泥石流堆积扇坡度多介于2~10°之间。(3)建立了强震区泥石流冲出距离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论文在GIS的支持下,对北川县境内的51条暴雨泥石流沟流域特征及泥石流最远冲出距离进行分析,通过将流域高差和堆积区堆积扇顶角及泥石流冲出角之间的统计关系,得到了强震区不同流域面积分类下泥石流最远冲出距离的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泥石流冲出距离要比实际的冲出距离偏大,从对泥石流进行预测的角度出发,这种评价结果是有实际意义的。(4)在RS和GIS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堆积区地形特征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方法。论文在RS和GIS的支持下,根据泥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参数,通过建立DEM模型和对可能的堆积区域进行坡度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基于堆积区地形坡度和距主沟距离的强震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北川已发生的3条泥石流沟,表明用方法来确定泥石流的危险区较为合理。(5)提出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承灾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论文在对承灾体承灾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了承灾能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承灾能力这一因素进行赋值量化后融入到风险评价体系中,对完善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和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6)提出了易损性半定量赋值评价的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论文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对承灾体进行分类(人口、房屋、生命线设施、农业用地),在对各类承灾体的结构特征与易损性大小之间的关系分析基础上,分别对不同承灾体的结构类型进行赋值,实现了应用RS和GIS技术开展泥石流易损性的半定量化评价研究,对完善泥石流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7)提出了系统的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论文应用R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技术,集强震区泥石流灾害风险定义、风险评价内容、评价步骤及评价方法为一体,开展了系统的风险分析、风险计算及风险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通过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应用到汶川县城研究表明,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在泥石流风险评价中具有更大的优势,这对完善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扩大与保留忠诚顾客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2001年美国学者Muniz andO’Guinn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为企业扩大与保留忠诚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这成为了全球研究的热点。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寡头统治铁律是政党的内生倾向。打破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化,以制度化保证竞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制度保证开放性,抵消封闭性;打破更新下降铁律,建立自我更新机制;用政治征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著,通过描写塞丝杀婴的故事阐述黑人妇女在奴隶制度下饱受身体、精神和情感的摧残和劫掠的事实。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
铁路隧道洞门作为隧道结构的一部分,对于确保洞内安全施工和隧道的正常运营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单纯采用安全系数法来进行洞门的设计和对洞门承载能力的判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作战样式、作战手段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战争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复杂适应性理论、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
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研究的追踪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距离与旧的信号系统下相比较短,缩短了列车的追踪间隔时间,有利于提高铁路通过能力。但列车在运行途中要遇到大量令其偏离运输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以及丙二醛(MDA)的水平。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后第1、3、5和7天动态监测3
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全局的规划管理,使得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流和部门协作存在着问题,各个系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中国S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也越来越强,这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S银行的安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