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写理论看《到灯塔去》的汉译——以瞿世镜和王家湘两个译本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析了伍尔夫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两个中文译本,探索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译者的影响。  《到灯塔去》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引起了国内众多小说流派和译者的关注。一些流派借鉴和采用了该小说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诗意性。但对于读者来说,这本小说的阅读难度不可忽视。  在众多译本中,瞿世镜的译本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运用四字成语,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译本也给后来的译者极大的启示。另外王家湘的译本也广受好评,特别是该译本的女性特点表现的很丰富。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单一的译本或对其意识流现象翻译的研究。  翻译是一种改写。1992年,勒菲弗尔在《翻译、改写与文学名声的操控》明确地阐述了翻译改写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意识形态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来限制和引导改写者的创作,而诗学形态则是改写者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改写者往往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使其符合改写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以达到使改写的作品被尽可能多的读者接受的目的。  本文借鉴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在分析时将重点放在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诗学,把这几个因素和译文的一些翻译现象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两个译者的译文都受到他们各自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的21世纪,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实现。随
介绍北京世界金融中心工程施工中采用立柱式台模浇筑无梁楼盖的经验.
哈里特·雅各布斯的奴隶自述《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1861),讲述了主人公琳达从一个女奴到成为自由人的过程。这是美国第一部女性奴隶自述,有着独特的女性叙述视角和丰富
大江健三郎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自1957年以短篇小说《奇妙的工作》登上文坛以来,一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他在作品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汲取西方文学流派
西尔维亚·普拉斯和安妮·塞克斯顿是两位自白派女诗人。这两位诗人拥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两人都是罗伯特?罗威尔的学生,都曾经获得普利策奖,她们都患有“精神”方面的问题,都
散文因其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而称其为美文。意境作为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也成为了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意境所传递出作者的内在情绪与客观事物相结合从而形
限定词指在名词词组中修饰名词中心词,对中心词所表示的事物起特指、类指、定量或不定量等限定作用的词类。作为近代英语语法中出现的新词类,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及英语辞书中
长期以来,记忆和运用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词汇的记忆历来是英语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问题。在我国,学生普遍反应单词不认识,记不牢,遗忘率高,不会灵活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