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日间病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2小时、24小时、1周的眼压变化情况(其中将术后与术前眼压差值>10mmHg定义为眼压升高)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影响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压变化的因素,并为日间病房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变化监测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6月22日于我院日间病房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无术中并发症的患者共294例367眼。收集病史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全身病史、手术方式、眼部病史(青光眼病史、病理性近视病史)、眼部手术史、晶状体植入类型;使用Pentacam测量眼前部参数,包括术前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厚度、角膜容积、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等指标;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眼轴长度测量采用IOL-master;术后眼压升高定义为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值>10mmHg,根据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值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10mmHg、>10mmHg),比较分析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周眼压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周眼压的中位数分别是12.90(10.50,16.00)mmHg、15.95(10.80,21.40)mmHg、13.80(10.40,17.65)mmHg、12.60(9.90,15.08)mmHg。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眼压均较术前升高(术后2小时:Z=-7.914,P<0.001;术后24小时:Z=-3.809,P<0.001),术后1周眼压较术前降低(Z=-2.608,P=0.009)。术后2小时、24小时、1周眼压升高的比例分别是15.0%、3.2%、1.5%。对于术后2小时眼压,眼压差≤10mmHg组(正常组)与眼压差>10mmHg(升高组)两组之间比较发现,术前前房深度越浅(Z=-2.858,P=0.010),前房容积越小(Z=-2.438,P=0.015),术前眼轴越短(Z=-2.686,P=0.007),术后2小时眼压越高;对于术后24小时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发现,前房容积越小(Z=-2.145,P=0.032),术后24小时眼压越高;对于术后1周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发现,年龄越小(Z=-2.080,P=0.038),术后1周眼压越高。术后眼压升高各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术后眼压测量时间(术后2小时)(OR=11.824,P<0.001)、术前眼轴(OR=0.732,P=0.027)、前房容积(OR=0.991,P=0.035)、前房深度(OR=0.458,P=0.016)与术后眼压升高相关;将测量时间、年龄、术前眼轴、术前前房深度、术前前房容积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术后2小时是术后眼压升高的高发阶段(OR=11.887,P<0.001)。98.5%的研究对象在术后1周眼压趋于正常。
结论:白内障手术可以降低眼压,术后1周眼压略低于术前,但术后2小时内眼压波动较大,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周眼压可以得到控制。术后2小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压升高的高发时间段,可能与术前眼轴较短、前房容积较小、前房深度较浅有关,需要密切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如前房放液或用药控制,预防以及改善高眼压引起的视觉损害以及眼部不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6月22日于我院日间病房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无术中并发症的患者共294例367眼。收集病史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全身病史、手术方式、眼部病史(青光眼病史、病理性近视病史)、眼部手术史、晶状体植入类型;使用Pentacam测量眼前部参数,包括术前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厚度、角膜容积、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等指标;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眼轴长度测量采用IOL-master;术后眼压升高定义为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值>10mmHg,根据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值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10mmHg、>10mmHg),比较分析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周眼压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1周眼压的中位数分别是12.90(10.50,16.00)mmHg、15.95(10.80,21.40)mmHg、13.80(10.40,17.65)mmHg、12.60(9.90,15.08)mmHg。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眼压均较术前升高(术后2小时:Z=-7.914,P<0.001;术后24小时:Z=-3.809,P<0.001),术后1周眼压较术前降低(Z=-2.608,P=0.009)。术后2小时、24小时、1周眼压升高的比例分别是15.0%、3.2%、1.5%。对于术后2小时眼压,眼压差≤10mmHg组(正常组)与眼压差>10mmHg(升高组)两组之间比较发现,术前前房深度越浅(Z=-2.858,P=0.010),前房容积越小(Z=-2.438,P=0.015),术前眼轴越短(Z=-2.686,P=0.007),术后2小时眼压越高;对于术后24小时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发现,前房容积越小(Z=-2.145,P=0.032),术后24小时眼压越高;对于术后1周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发现,年龄越小(Z=-2.080,P=0.038),术后1周眼压越高。术后眼压升高各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术后眼压测量时间(术后2小时)(OR=11.824,P<0.001)、术前眼轴(OR=0.732,P=0.027)、前房容积(OR=0.991,P=0.035)、前房深度(OR=0.458,P=0.016)与术后眼压升高相关;将测量时间、年龄、术前眼轴、术前前房深度、术前前房容积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术后2小时是术后眼压升高的高发阶段(OR=11.887,P<0.001)。98.5%的研究对象在术后1周眼压趋于正常。
结论:白内障手术可以降低眼压,术后1周眼压略低于术前,但术后2小时内眼压波动较大,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周眼压可以得到控制。术后2小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压升高的高发时间段,可能与术前眼轴较短、前房容积较小、前房深度较浅有关,需要密切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如前房放液或用药控制,预防以及改善高眼压引起的视觉损害以及眼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