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其创始人为John Broadus Watson。在行为主义问世之前,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传统是研究意识,而研究意识的手段则是内省(introspection),其主要代表有W.Wundt和E.B.Tichener,这些心理学家都是心灵主义者(mindiSt),把心理看作是通过内省来描述的心理学主题。而在Watson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内省不具有科学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其主题应该是外显的行为,而非意识的内容,心理学必须研究那些客观的动作、习惯的形成、习惯的集合等。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行为主义摒弃内省的研究方法,而以刺激-反应机制分析行为。通过行为的客观研究,行为主义既能预测已知刺激引起的反应,也能预测引起这种反应的先前刺激,因此,随着把行为降低到刺激-反应水平,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就能有效地加以理解、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在行为的分析、解释和控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其对于意识的彻底否定成为该理论的致命漏洞,使其在研究人类行为上捉襟见肘。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确具有一切动物的行为规律性,但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其主观能动性决不容忽视。人的行为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刺激-反应机制得以建立的同时,也可以在人的主管支配下通过刺激-反应机制得以解除。人的行为习惯完全可以通过人的主观意识,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强化加以建立或摆脱。尽管行为主义由于其创始人本身的思想局限性存在一定的纰漏,但其中的有效部分不以人的喜恶而转移,如果对其中的偏颇加以校正,行为主义仍然是指导我们认识自身行为的有力武器。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同样遵循着行为主义所揭示的行为规律性。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特殊的规律,任何持某种语言的人,在使用该语言时都遵循着同样的语言规律。这些语言规律随着人的成长,经过大量的刺激-反应过程得以强化并固化在人的大脑中成为人的第一语言,母语。比如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描述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所发出的动作时,其动词词尾会加上“S”,虽然“S”不具有任何实际内容,但所有的英语母语者都在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形成了这一语言习惯,不符合这一习惯的行为也都经又刺激-反射机制得以抑制,比如受到别人的嘲笑或受到父母、教师的指正。再比如汉语,“上商店”、“上学”、“上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课”、“上班”等等都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词语,但从来没有人讲“上工作”。尽管“上班”就是“上工作”,但由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中从来没有过这种刺激,所以也就不会有这种反应。因此,语言习得的过程从其本质上说,就是在学习得的大脑中建立起与本族语者大脑中完全相同的语言习惯体系,而建立这一体系所依靠的有效手段就是刺激一反应。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决定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年龄;年龄决定着大脑的发育程度。美国康内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M犯技术已经确认,在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之前进入大脑的语言会固化在大脑语言区中的母语区,其后进入的语言交由另外的大脑语言区域负责。二、环境;外部语言环境决定着刺激一反应的强弱,从而决定着语言习得的效果.根据行为主义的发现,刺激一反应强度越大、越频繁,行为习得的效果越强烈。因此,从概念上本文把人的大脑成熟之前由母语环境刺激造成的语言无意识获得称之为“母语习得(LlAcqulsition)’,,把人的大脑成熟之前由母语环境刺激造成的第二语言无意识获得称之为“二语习得(LZAc叫sition)’’,把人的大脑成熟之后由母语环境刺激造成的第二语言有意识获得称之为“二语学习(L2 Lear‘ng)”,把人的大脑成熟之后由非母语环境刺激造成的语言有意识获得称之为“外语学习(ForeignL功目.唱eLe山”Ing)”. 因此,中国人(成年人)在中国学习英语应当定位于外语学习。虽然中国不具有英语语言的外部环境刺激,但我们可以首先总结归纳英语语言中的习惯规律,然后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机制对其加以强化,从而建立与操母语者大脑中相同的语言习惯体系。这是唯一有效的外语学习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建立相应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迅捷有效、事半功倍的外语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