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自七十年代末由以Roger Fowler和Kress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发展起来的话语分析方法,也被称作批评语言学,批评语言研究和语言学批评。其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定义是:一种主要针对社会和政治语篇进行研究的语篇分析工具,它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政治演讲以及官方的话语等。批评语篇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书面或口头的材料来揭示其中存在的权势,不平等以及倾向。它也揭示了这些语篇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环境中如何存在与再生的。2015年,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走到第三个年头。在中国的舆论场中,官员落马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但反腐新闻依旧是最抢眼的“头条”。从两会“打虎”,到在任省委书记、省长落马;从国企掀起反腐潮,到巡视组全面挺进金融机构;从追逃发出红色通缉令,到多部党内廉政法规完成大修……2015年的中国反腐,“突破”不断,并且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China Daily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也是国内外高端人士的首选。它是国外媒体转载率较高的中国报纸,更具有权威性。因此,本篇论文选取China Daily中的反腐报道作为语料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中国日报的反腐新闻中,及物性是如何出现与分布的?(2)及物性是如何在反腐新闻中体现的?(3)中国日报中的反腐新闻可以体现怎样的意识形态?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通过定量分析法来对及物性各个过程的分布规律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而定性分析法主要依靠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及具体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本文通过定性分析法来对选定的新闻报道的及物性过程行分析,进而揭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中国政府对腐败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的反腐决心。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篇章布局。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理论基础,即批评性话语分析,包括CDA的发展以及关键性概念;第二部分介绍了作为分析工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新闻语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四部分对Fairclough的三维理论框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第三章对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数据收集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对语料进行了系统的及物性分析从而发现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最后一章主要是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且指出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方向。研究所使用的20篇反腐新闻报道皆选自China Daily,研究步骤如下:首先,统计所选的20篇新闻中的小句的数量;其次,统计出每个小句中涉及的各个过程以及他们出现的频率及分布,并列成表格;最后,根据不同过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结果。通过分析20篇新闻报道中及物性过程的分布和功能,阐释了新闻报道中显著的语言特征,并且从中国政府,政府官员,腐败官员以及民众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掘人们对中国反腐行动的看法与态度。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反腐涉及方的意识形态: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对腐败持零容忍的态度,人民对中国政府的反腐活动持赞成的态度;接受调查的腐败官员的悔恨以及自责;政府官员对腐败现象嗤之以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