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与继发性黄斑劈裂的关系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形态与继发性黄斑劈裂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方法:1、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高度近视专科就诊且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的患者67例(134眼)。
  2、采用B超(CineScan,Quantel medical,French)检测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使用Argos(Movu,Inc.,USA)测量眼轴(axial length,AL)长度,使用频域OCT(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Zeiss,Cirrus-HD,Germany)进行扫描(以黄斑为中心),记录显示的继发性视网膜劈裂情况,并记录显示的其他异常情况,包括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和玻璃体后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视网膜褶皱等。
  3、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探讨病理性近视不同形态后巩膜葡萄肿继发性黄斑劈裂眼的分布,采用ANOVA检验比较病理性近视不同形态后巩膜葡萄肿眼轴,相关性分析用列联系数表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B超发现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呈现5种形态:弧形、椭圆形、锥形、方形和楔形。其中,弧形和锥形较为常见,方形较为少见。弧形PS患者眼轴短于其它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SD-OCT发现55只眼(41.05%)出现后极部或局限于黄斑区的继发性视网膜劈裂,B超可以发现32只眼(占视网膜劈裂眼总数的56.14%)出现视网膜劈裂。各种形态后巩膜葡萄肿继发性视网膜劈裂眼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9,P=0.006)。后巩膜葡萄肿呈弧形的继发性黄斑劈裂眼数比例较其他类型少。
  3、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与继发性黄斑劈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14,P=0.006)。
  结论:1、B超检查可以直观反映病理性近视PS的5种形态:弧形、椭圆形、锥形、方形和楔形;弧形PS患者的眼轴短于其它形态。
  2、SD-OCT在继发性黄斑劈裂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病理性近视PS患者发生继发性黄斑劈裂概率较高;PS的形态对继发性黄斑劈裂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影响,弧形PS影响最小;视网膜劈裂多局限于黄斑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巩膜收缩术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眼内注射是目前临床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pathological myopia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PM-CNV)的主流方法。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
目的:  比较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mCNV)与单纯高度近视者(HM)和正常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上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探究mCNV患者黄斑区血流状态及FAZ的改变情况;比较mCNV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的OCTA上黄斑区血流密度、FAZ、病灶面积、视网膜厚度等参数的差异来探究抗VEGF治疗对mCNV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
学位
目的:应用Rasch模型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视疲劳量表。  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视疲劳患者,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第五版视疲劳量表进行调查,根据量表每一条目的得分情况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心理计量特征,包括维度分析、拟合度分析、个体分离指数、个体信度、项目功能差异等指标。  结果:共199人纳
学位
目的:  使用SD-OCT研究健康儿童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横断面研究。  1.研究对象: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行屈光检查的7-14岁健康儿童51例(102眼)。  2.检查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RTVue-XR(Optov
学位
目的:本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屈光参差人群除中心视力以外是否存在其他视功能差异:例如对比敏感度功能和双眼知觉平衡等。比较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两种矫正方式,何种矫正方式更适合此类人群。  方法:招募受试者28名,平均年龄(24±1.44)岁(19-27)岁。所有受试者既往均利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超过12周。进行医学验光后分别予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最好矫正视力均大于1.0。为排除散光对于实验结果的影
学位
目的:  通过快速对比敏感度函数(quick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qCSF)和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测量正常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和圆锥角膜对比敏感度,比较此三组之间对比敏感度参数的变化及差异,为顿挫型圆锥角膜和圆锥角膜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比较qCSF和CSV-1000E的一致性,为新型的qCSF在临床诊疗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
学位
目的: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慢性CSC患者与健康人群三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R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及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CSC患者,根据病程时间及眼底造影特点分为急性CSC和慢性CSC两组,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光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两种矫正方式(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和OK镜)矫正近视2年以上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两种矫正方式下近视进展速度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4月开始直至2019年12月时间段在温医大眼视
学位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内窥镜下经下穹窿结膜径路(Endoscopic transconjunctival inferior fornix approach,ETIFA)实行深外侧壁眼眶减压术(Deep lateral wall orbital decompression,DLWOD)以矫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眼球突出的可行性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性功能性视力(Functional Visual acuity,FVA)及泪膜动态光学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评价FVA相关参数量化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泪膜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单盲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排标准计划纳入干眼受试者29人作为干眼组,非干眼受试者31人作为对照组。临床检查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