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山水诗更是中国山水诗发展的顶峰。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山水诗人的创作灵感和素材都来源于自然山水,唐代山水诗的文本可以反映出唐代诗人的生态审美意识,诗人也从对自然的观照中,发现自然的自性美,在对自然的审美活动中感受到自然对自身心灵的修炼与净化作用,从这种对自然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美感。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唐代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是唐代山水诗的概述。首先梳理历代山水诗的发展历史,分析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定位和相比于前代的进步性。之后,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分析唐代山水诗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最后,分析影响唐代山水诗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态地理环境因素。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们生存。地理类型多样,山水资源众多,庄园文化盛行。(2)思想文化因素。唐代三教并行,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中都包含着广泛、深刻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这些思想都影响了唐代山水诗人的文学创作。(3)政治因素。盛唐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治文化政策中的科举取士制度影响了唐代文人的生活轨迹。从科举考试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入仕,都需要奔波于求学或宦游途中,从而拓展了唐代文人亲近自然和观察自然的视野。
第二章主要探讨唐代山水诗与生态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分析了生态审美意识的内涵。第二节探讨了山水诗与生态审美意识的关系。第三节简要概括了唐代山水诗中所体现的主要的生态审美意识,如,尊重自然的自性美,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章对王维的山水诗做了个案研究,内容包含了王维的山水诗的评价,审美特点,结合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了佛教思想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第三节分析了王维山水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自性美的尊重和与自然为友的生态审美意识。
第四章对孟浩然的山水诗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一节分析了孟浩然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模式,他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主要是动态漫游的,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追寻一种直寻兴会的自然审美模式。第二节分析了孟浩然山水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存在观。
第五章通过对韦应物山水诗的个案研究,分析了韦应物山水诗的风格和地位,韦应物山水诗中所体现的空灵之感,对不同种类绿色意象的使用。第二节分析了韦应物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识,包括尊重自然的自性美,与自然合一,顺应自然,净化心灵等方面。
结语在总结唐代山水诗歌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进一步探讨其对当今社会生态问题的当代性启示。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个人的生态品格,促进生态美育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更加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启迪与教育意义。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唐代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是唐代山水诗的概述。首先梳理历代山水诗的发展历史,分析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定位和相比于前代的进步性。之后,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分析唐代山水诗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最后,分析影响唐代山水诗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态地理环境因素。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们生存。地理类型多样,山水资源众多,庄园文化盛行。(2)思想文化因素。唐代三教并行,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中都包含着广泛、深刻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这些思想都影响了唐代山水诗人的文学创作。(3)政治因素。盛唐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治文化政策中的科举取士制度影响了唐代文人的生活轨迹。从科举考试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入仕,都需要奔波于求学或宦游途中,从而拓展了唐代文人亲近自然和观察自然的视野。
第二章主要探讨唐代山水诗与生态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分析了生态审美意识的内涵。第二节探讨了山水诗与生态审美意识的关系。第三节简要概括了唐代山水诗中所体现的主要的生态审美意识,如,尊重自然的自性美,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章对王维的山水诗做了个案研究,内容包含了王维的山水诗的评价,审美特点,结合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了佛教思想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第三节分析了王维山水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自性美的尊重和与自然为友的生态审美意识。
第四章对孟浩然的山水诗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一节分析了孟浩然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模式,他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主要是动态漫游的,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追寻一种直寻兴会的自然审美模式。第二节分析了孟浩然山水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存在观。
第五章通过对韦应物山水诗的个案研究,分析了韦应物山水诗的风格和地位,韦应物山水诗中所体现的空灵之感,对不同种类绿色意象的使用。第二节分析了韦应物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识,包括尊重自然的自性美,与自然合一,顺应自然,净化心灵等方面。
结语在总结唐代山水诗歌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进一步探讨其对当今社会生态问题的当代性启示。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个人的生态品格,促进生态美育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更加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启迪与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