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金融体系需要改革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再分配问题成为改革的焦点和难点。然而,关于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以国金融主导权的形成与转移为研究主题,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特征与作用,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历程、逻辑与条件、国际博弈、经济影响、发展趋势和中国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特征与作用,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历程,以及英美掌握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异同。本文将国际金融主导权定义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以协商与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享有保障本国合法权益、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发展、引导国际金融秩序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它包括国际货币主导权、国际金融市场主导权、国际金融机构主导权和国际金融规则主导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国际金融主导权具有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和虚拟性四个特征。历史上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掌握着国际金融主导权,国际金融主导权也随之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比较发现,美国和英国在国际金融主导权的获取途径与运行方式方面具有差异,但是都面临着特里芬两难和霸权衰退的相似困境。其次,分析了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逻辑与条件,以及国际博弈过程。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形成与转移有其内在逻辑,其形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转移是国际博弈的结果,对其认可是世界无政府状态下的公共选择过程。一国要掌握国际金融主导权既需要具备物质、市场和信心三方面的国内条件,也需要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国际条件。本文通过构建大小国之间的智猪博弈,以及大国间的囚徒困境和契约博弈的博弈模型,揭示了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国际博弈过程,以及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美国金融霸权本质。再次,分析了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经济影响。本文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理论,构建了世界经济核算的两国模型。透过该模型分析了在两国资源分别被充分利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国际货币发行对货币发行国和他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经济影响。然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例,实证分析了1961-2011年51年间美元发行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美元发行与世界经济增长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美元发行对世界经济增长有利。当然也带来世界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等问题。最后,分析了国际金融主导权转移的可能趋势,以此为依据定位中国角色,提出中国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对策。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主导权将朝着多国共享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最大,主张中国应定位于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中的一足角色,积极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首先,中国应从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完善和综合实力提高三个方面夯实国内基础。其次,中国应抓住重点,先易后难。重点在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时积极攻破两个难点,即加强金融理论创新研究和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第三,稳步推进,集小步为大步。积极发声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话语权、通过双边化和区域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中提升中国金融影响力。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国际金融主导权,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困难所在-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再分配,并为中国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并阐述了国际金融主导权这一全新概念,构建了国际金融主导权形成与转移的国际博弈模型和世界经济核算模型,设计了中国争取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战略目标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