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下后路腰椎手术病患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BMI 18-26㎏/㎡,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随机将80位病患分为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病患例数为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ESPB组在全身麻醉诱导之前,辅助患者取俯卧位,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目标节段的双侧ESPB。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PCIA泵(舒芬太尼2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设置背景剂量为2ml/h,患者自控追加剂量2ml/次,锁定时长为15min)。记录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手术前1天(D0)、手术后第一1天(D1)和手术后第2天(D2)使用Qo R-4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分别记录Qo R-40量表的5个子项目得分和总得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以及顺阿曲库铵的诱导剂量和维持剂量。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2h、6h、24h、48h平卧静息和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当平卧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超过4分,患者自主启动自控按钮,追加一次自控镇痛剂量,若患者疼痛未见缓解则追加帕瑞昔布钠40mg作为补救性镇痛措施,并记录术后48小时内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和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10次)、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天数、总的医疗支出费用。结果:与C组相比较,E组术后第一天D1(174.9±6.9vs162.5±7.1)和术后第二天D2(187.3±4.7vs181.6±4.7)的Qo R-40总评分明显升高(P<0.01)。E组在术后第一天和术后第二天的情绪状态(41.4±1.8vs39.4±1.1、43.6±1.2vs39.4±2.3)、身体舒适度(53.5±2.2vs50.4±2.4、57.2±1.1vs55.2±1.8)、心理支持(33.0±0.8vs32.1±0.9、34.2±0.6vs33.0±0.9)、疼痛(31.5±1.4vs29.2±1.4、32.9±1.1vs32.1±1.1)、自理能力(15.3±1.8vs11.5±1.7、19.5±1.9vs18.6±1.9)评分升高(P<0.01)。与C组相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992.1±264.2vs1540.5±426.3)、顺阿曲库铵维持剂量(7.6±3.2vs10.4±3.3)、顺阿曲库铵使用总量(17.9±4.1vs21.2±4.4)均非常显著少于C组(P<0.01);E组术后各时间点(2h、6h、24h、48h)的静息平卧和翻身运动的VA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C组(P<0.01);E组术后48小时内的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2.7±1.3vs6.3±1.9)和补救性镇痛药给药次数(0.7±0.9vs3.2±1.0)显著少于C组(P<0.01)。E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5.3±0.7vs6.2±0.8)、住院天数(12.1±2.1vs15.6±1.2)、总的医疗支出费(1.8±0.4vs2.3±0.3)用非常显著的少于C组(P<0.01);两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算然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后路腰椎手术术中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并能够降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补救性镇痛药的给药次数,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