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农村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至今已经发挥了30多年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细碎化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制约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包括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政府也多次出台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文件。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该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广受关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就是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从而促进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让土地收益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了土地流转模式,如比较成功的嘉兴模式、无锡模式、成都模式等。在这几年,我国土地流转制度不断完善,各地的土地流转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推进,逐渐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土地流转制度和方式,加快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低、流转不规范、流转主体不清晰及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因此,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角度也日益增多。虽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在一些焦点问题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目前已有文献显示,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在经济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又与农村土地的流转密切相关,它们的不同使得城市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的土地流转无论从实施的条件、现状还是面临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对比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本文综合运用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土地规模经济理论,结合当前开展土地流转的实际,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及近郊偏远农村的对比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主体框架和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包括第一、二章;第二部分对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第三章,;第三部分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对比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土地流转,包括第四、五、六章;最后一部分为第七章,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及政策建议。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内容为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内容、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最后介绍了相关理论,为全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土地流转的现状,从整体上考察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一般情况、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从多方面对我国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土地流转存在着一些共性,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
第五章为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证分析。选取了成都市温江区为城市近郊农村的典型案例,乐至县中和场镇为偏远农村的典型案例,在分析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地土地流转的规模、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价格、流转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作用、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对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
第六章总结了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土地流转中各自存在的优势和阻碍及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七章为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其中,总结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做了归纳,政策建议部分主要是针对第六章研究中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分别存在的优势、问题及共同问题,从农村的土地产权、户籍制度、金融中介服务、农民的思想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土地流转的推进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的分析方法有:
(1)理论归纳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文章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对土地流转所涉及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实地调研则是针对本文所选案例,作者走访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得到了一手数据,对文章的研究做了有利的支撑。
(2)比较分析法,对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土地流转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土地流转提供借鉴。
(3)案例分析法,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分别选取温江万春镇和乐至中和场镇作为典型案例,对其土地流转进行研究,从案例中探索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结论。
(4)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相关理论与数据相结合,分析我国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不足: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在全国各地的受重视程度和开展深度不同,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库,数据的获得比较困难,城市近郊农村的土地流转数据由其他学者的调研报告和官方网站的整理而来,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数据主要来自于笔者的调研,数据来源不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案例的可比性。此外,研究样本只限于四川,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加上目前国内关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的对比研究很少,缺乏借鉴,所以本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论文主要的贡献: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特别明显的国家,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不仅仅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也与本地区区位条件是紧密相关的,但目前还没有将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对比的研究,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将偏远农村与城市近郊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其结论有助于推动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土地流转顺利有效的进行。
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了土地流转模式,如比较成功的嘉兴模式、无锡模式、成都模式等。在这几年,我国土地流转制度不断完善,各地的土地流转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推进,逐渐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土地流转制度和方式,加快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低、流转不规范、流转主体不清晰及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因此,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角度也日益增多。虽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在一些焦点问题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目前已有文献显示,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在经济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又与农村土地的流转密切相关,它们的不同使得城市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的土地流转无论从实施的条件、现状还是面临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对比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本文综合运用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土地规模经济理论,结合当前开展土地流转的实际,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及近郊偏远农村的对比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主体框架和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包括第一、二章;第二部分对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第三章,;第三部分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对比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土地流转,包括第四、五、六章;最后一部分为第七章,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及政策建议。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内容为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内容、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最后介绍了相关理论,为全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土地流转的现状,从整体上考察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一般情况、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从多方面对我国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土地流转存在着一些共性,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
第五章为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证分析。选取了成都市温江区为城市近郊农村的典型案例,乐至县中和场镇为偏远农村的典型案例,在分析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地土地流转的规模、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价格、流转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作用、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对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
第六章总结了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土地流转中各自存在的优势和阻碍及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七章为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其中,总结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做了归纳,政策建议部分主要是针对第六章研究中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分别存在的优势、问题及共同问题,从农村的土地产权、户籍制度、金融中介服务、农民的思想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土地流转的推进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的分析方法有:
(1)理论归纳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文章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对土地流转所涉及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实地调研则是针对本文所选案例,作者走访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得到了一手数据,对文章的研究做了有利的支撑。
(2)比较分析法,对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土地流转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土地流转提供借鉴。
(3)案例分析法,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分别选取温江万春镇和乐至中和场镇作为典型案例,对其土地流转进行研究,从案例中探索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结论。
(4)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相关理论与数据相结合,分析我国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不足: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在全国各地的受重视程度和开展深度不同,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库,数据的获得比较困难,城市近郊农村的土地流转数据由其他学者的调研报告和官方网站的整理而来,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数据主要来自于笔者的调研,数据来源不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案例的可比性。此外,研究样本只限于四川,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加上目前国内关于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土地流转的对比研究很少,缺乏借鉴,所以本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论文主要的贡献: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特别明显的国家,城市近郊农村与偏远农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不仅仅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也与本地区区位条件是紧密相关的,但目前还没有将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对比的研究,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将偏远农村与城市近郊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其结论有助于推动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土地流转顺利有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