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赵文霞教授诊治NAFLD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其组方规律、用药特色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
  方法:①病历收集: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2016.3-2018.12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AFLD患者的门诊病历,查找、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73位患者的278诊次就诊记录,收集其基本信息、相关检验检查报告、诊断信息、处方信息等。
  ②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挖掘: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信息录入,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5.7版本为平台进行批量导入及原始数据标准化,对所收集的病历用药信息进行数据挖掘,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频率分析等初步统计分析;运用支持度-置信度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
  ③讨论分析:根据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色,提炼赵文霞教授对于NAFLD的诊疗思路,对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①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病例收集共纳入173位患者的278次就诊记录。其中男性患者108位(62.4%),女性65位(37.6%),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69岁,40-49岁年龄阶段人数最多,50岁之前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年龄集中在40-69岁,40岁之后女性患者人数开始增加,50岁之后女性患者人数超过男性。在NAFLD患者中合并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者十分普遍。
  ②高频症状及舌脉:NAFLD患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胁胀(25.2%),其次依次为失眠、大便溏薄、右胁不适、口苦等,同时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不适;舌脉资料中以舌有齿痕(83.3%)最为常见,脉沉细者(37.8%)亦常见,余下依次为苔薄,苔黄,舌下脉络迂曲,舌体胖大,舌淡,舌绛。
  ③高频中药及功效分类:常用中药频次前10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炒麦芽、醋柴胡、荷叶、泽泻、炒白芍、党参片、茯苓、清半夏、郁金、丹参;最常使用的中药功效类别前5类依次为利水渗湿药、燥湿化痰药、行气药、化浊降脂药、疏肝解郁药。
  ④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对所有使用的中药四气进行分析,以温性、平性药物使用量最多,微寒、寒性药物使用也较多,凉性、微温药物使用较少,而热性、大热药物几乎未使用;对五味进行分析,以苦味及甘味药使用最多,辛味药随后,淡、酸、咸味均较少;对归经进行分析,入脾、肝两经的药物最多,肺、胃经稍少,其后依次为入肾、心和胆经的药物。
  ⑤中药-中药及症状-中药关联分析:运用关联分析,中药-中药关联支持度由高到低排列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醋柴胡→炒麦芽,泽泻→荷叶,炒白芍→醋柴胡,说明这三对药物组合在处方中应用广泛;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黄芩→炒麦芽,黄芩→醋柴胡,醋柴胡→炒麦芽,说明这三对药物组合稳定。其中醋柴胡→炒麦芽不仅支持度高,且置信度高,说明该药物组合不仅应用广泛且稳定。症状-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现烧心症状时,均使用了海螵蛸+炒麦芽;在出现胁胀症状时,均使用了郁金+炒麦芽;在出现胃脘痛症状时,均使用了海螵蛸;在出现厌食油腻的症状时,均使用了炒麦芽;在出现呕吐酸水的症状时,均使用了炒麦芽+清半夏+海螵蛸。
  ⑥中药聚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将使用频次前20的中药聚为4类:C1:炒麦芽郁金醋柴胡炒白芍;C2:丹参垂盆草延胡索黄芩麸炒枳壳;C3:陈皮麸炒白术茯苓荷叶泽泻;C4:厚朴党参清半夏薏苡仁砂仁海螵蛸。
  结论:①病因病机:赵文霞教授认为本病中医病名应为“肝癖”,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以“肝郁脾虚,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与脾失健运有关,标实为湿、热、痰、瘀互结于肝。
  ②治疗经验:赵文霞教授治疗NAFLD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前提,治疗全程重视脾虚之本,强调化痰祛湿,调整体质偏颇,结合患者病程分别给予健脾化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养阴柔肝等治法。
  ③用药规律:赵文霞教授治疗NAFLD用药以温性、平性药,甘味、苦味药,入肝、脾经药使用最多,常用的中药类别为利水渗湿药、燥湿化痰药、行气药,基本用药特点可归纳为“辛开苦降,祛湿为主,甘温平补,调畅气机”,结合患者主要症状调整用药,同时配合外治方法,并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及单味药。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中药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CC类趋化因子22(CC chemokine 22,CCL22)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微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全面搜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
学位
目的:运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其有效性,并通过心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健康教育与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其安全性。为益气活血方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
目的:1.回顾性分析187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观察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硬化EGVB再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回顾性收集187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对香砂温中汤在改善CAG症状、镜下黏膜相、病理以及对血清SOD、ET影响的数据整理分析,评估香砂温中汤在治疗CAG方面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探索香砂温中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为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66例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给予香砂温中汤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萎缩肠
目的: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运用舌诊信息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
目的: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的治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兼血瘀证的病人,通过加味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该证型患者,从而观察其临床疗效,进而为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合理的方案。  方法:本课题观察采用科学的医学研究原则,按照纳入标准,收集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观察的病例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门诊及病房,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病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冲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