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CD31);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描述。
  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功能分级、病程、合并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疗效指标
  2.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心功能分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8.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6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6MWT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提升更显著(P<0.0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LVEF值都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5N端前脑钠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都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T-proBNP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NT-proBNP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凝血相关指标
  3.1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W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PDW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2纤维蛋白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B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FIB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凝血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TT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延长的更显著(P<0.05),提示在延长心衰患者TT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5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血栓烷素B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XB2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7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8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1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安全性资料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试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安全性。
  结论:
  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MWT和NT-proBNP。说明益气活血方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PDW、FIB水平,延长TT时间,推测益气活血方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凝血系统的血栓前高凝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
  3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APTT、PT、TXB2、6-keto-PGF1α及CD31水平无明显影响。
  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说明益气活血方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临床理论支撑和诊疗依据。  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共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依据双盲和数字化随机原则,可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个体化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中药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CC类趋化因子22(CC chemokine 22,CCL22)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微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全面搜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
学位
目的:运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其有效性,并通过心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健康教育与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其安全性。为益气活血方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
目的:1.回顾性分析187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观察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硬化EGVB再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回顾性收集187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对香砂温中汤在改善CAG症状、镜下黏膜相、病理以及对血清SOD、ET影响的数据整理分析,评估香砂温中汤在治疗CAG方面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探索香砂温中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为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66例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给予香砂温中汤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萎缩肠
目的: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运用舌诊信息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
目的: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的治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兼血瘀证的病人,通过加味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该证型患者,从而观察其临床疗效,进而为祖国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合理的方案。  方法:本课题观察采用科学的医学研究原则,按照纳入标准,收集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观察的病例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门诊及病房,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病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