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CD31);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描述。
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功能分级、病程、合并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疗效指标
2.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心功能分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8.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6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6MWT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提升更显著(P<0.0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LVEF值都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5N端前脑钠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都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T-proBNP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NT-proBNP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凝血相关指标
3.1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W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PDW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2纤维蛋白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B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FIB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凝血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TT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延长的更显著(P<0.05),提示在延长心衰患者TT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5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血栓烷素B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XB2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7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8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1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安全性资料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试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安全性。
结论:
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MWT和NT-proBNP。说明益气活血方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PDW、FIB水平,延长TT时间,推测益气活血方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凝血系统的血栓前高凝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
3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APTT、PT、TXB2、6-keto-PGF1α及CD31水平无明显影响。
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说明益气活血方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凝血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CD31);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描述。
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功能分级、病程、合并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疗效指标
2.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心功能分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8.4%),提示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6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6MWT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提升更显著(P<0.0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LVEF值都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5N端前脑钠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都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T-proBNP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5%),提示在提高心衰患者NT-proBNP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凝血相关指标
3.1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W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PDW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2纤维蛋白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B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提示在降低心衰患者FIB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凝血酶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TT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延长的更显著(P<0.05),提示在延长心衰患者TT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5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血栓烷素B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XB2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7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6-keto-PGF1α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8血小板内皮粘附因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1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安全性资料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试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安全性。
结论:
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MWT和NT-proBNP。说明益气活血方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PDW、FIB水平,延长TT时间,推测益气活血方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凝血系统的血栓前高凝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
3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APTT、PT、TXB2、6-keto-PGF1α及CD31水平无明显影响。
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说明益气活血方具有很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