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评估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初次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年龄≥60岁且接受化疗的AML(APL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依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MICM分型。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和去甲基化组,其中去甲基化组分为地西他滨(DEC)组vs阿扎胞苷(AZA)组、维奈克拉组vs非维奈克拉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组间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101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4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00岁;原发性AML 93例、继发性AML 8例;MICM分型中M0 2例、M1 12例、M2 54例、M5 12例、M6 1例、M7 1例;预后危险分层:低危8例、中危53例、高危40例;PS评分中0-1分患者80例,2-3分患者21例;CCI评分0-1分患者90例,2-3分患者11例。2)分子遗传学资料:101例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核型t(8;21)(q22;q22.1)7例、inv(16)(p13q22)1例;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7核型2例、复杂核型15例,其他核型11例,正常核型65例。80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FLT3-ITD基因突变13例,NPM1基因突变10例,IDH基因突变10例,DNMT3A基因突变10例,TET2基因突变13例,RUNX1基因突变14例,ASXL1基因突变9例,TP53基因突变5例,Eto基因突变6例(5例合并预后良好核型),CEBPA基因双突变8例(1例合并预后良好核型)、单突变5例,RAD21基因突变4例,KIT基因突变3例(不合并t(8;21)(q22;q22.1)染色体突变),80名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均为多基因突变。(2)疗效及生存分析:1)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51.49%、ORR为67.33%;中位OS为14.0个月;预后危险度分层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62.50%、52.83%、47.50%,ORR分别为75.00%、67.92%、65.00%,中位OS分别为29.0、16.0、12.3个月,7例出现早期死亡。2)标准治疗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43.18%、ORR为56.82%,中位OS为10.1个月,5例出现早期死亡;危险度分层中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50.00%、44.44%、40.00%,ORR分别为50.00%、59.26%、53.33%,中位OS分别为10.5、18.5、12.3个月。去甲基化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57.89%、ORR为75.44%,中位OS为14.0个月,2例出现早期死亡;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66.67%、61.54%、52.00%,ORR分别为83.33%、76.92%、72.00%,中位OS为29.0、10.2、9.9个月。两组间去甲基化组ORR优于标准治疗组。3)DEC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48.39%、ORR为67.74%,中位OS为11.4个月,1例早期死亡;危险度分层中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50.00%、52.94%、40.00%,ORR分别为75.00%、64.71%、70.00%,中位OS分别为10.5、16.0、9.0个月。AZA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69.23%、ORR为84.62%,中位OS为14.0个月,1例早期死亡;危险度分层中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100.00%、77.78%、60.00%,ORR分别为100.00%、100.00%、73.33%,中位OS分别为3.0、22.7、12.3个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维奈克拉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86.67%、ORR为93.33%,中位OS未达到;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100.00%、100.00%、71.43%,ORR分别为100.00%、100.00%、85.71%,中位OS未达到。非维奈克拉组: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后CR率为47.62%、ORR为69.05%,中位OS为12.3个月;危险度分层中低、中、高危患者的CR率分别为60.00%、47.37%、44.44%,ORR分别为80.00%、68.42%、66.67%,中位OS分别为10.5、16.0、12.3个月。维奈克拉组患者CR率优于非维奈克拉组,中危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疗效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5)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CCI评分≥2分、血小板计数<20×10~9/L、LDH≥300IU/L、治疗方案3(标准治疗组、维奈克拉组与非维奈克拉组)与患者CR率有关;外周血原始细胞≥50%、治疗方案1(标准治疗组与去甲基化治疗组)、治疗方案3(标准治疗组、维奈克拉组与非维奈克拉组)与患者ORR有关;RUNX1基因突变与患者OS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PLT计数<20×10~9/L为影响老年AML患者C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50%为影响老年AML患者ORR的独立危险因素;RUNX1基因突变为影响老年AM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3)不良事件:所有患者的主要血液学不良事件为3/4级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感染、粒缺发热、胃肠道不适,其中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标准治疗组发生粒缺发热、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结论:1、老年AML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低、生存期短;2、老年AML患者不良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发生比例高;3、老年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PLT<20×10~9/L为影响患者CR率的重要独立不良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50%为影响患者ORR的重要独立不良因素,RUNX1基因突变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4、新的靶向药物有望改善老年AML患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