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主导文化下黑人女性两种响应之对比——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宠儿》和《所罗门之歌》已经成为她的两辣家喻户哓的小说.然而,发表于1970年的《最蓝的眼睛》则代表着她最早期的作品.在展现长期倍受白人和男性压迫而失语的黑人女性的苦痛和挣扎方面,这部小说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着重刻画在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强大冲击之下,黑人女性痛苦的精神磨砺和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许多评论家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分析书中众多女性人物对白人主导文化的消极回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幸命运,该文作者则认为莫里森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悲剧的结局,同样充盈着抗争的声音,它存在于另外一组以自我实践为生存目的黑人女性人物身上.基于此,该文半探讨在白人主流文化所界定的女性身体美标准和家庭模式的桎梏之下,这两组人物截然相反的抉择,即,面对白人世界的诱惑是选择放弃本身的真我的屈从中沉沦;还是坚守黑人文化在抗争中生存.该文通过比较和对比在白人主导文化所推崇的理想化身体美、家庭模式、社会等价值观念强大冲击之下,处于社会最低层的黑人女性两种截然不同的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旨在表明:那些迷失自我、割断自己与家庭、社区以及传统文化联系的黑人女性无法抵御种族主义观念的侵蚀,最终被禁锢在寻找自我的痛苦之中;反之,那些坚定自己的黑人身份、保持与家庭、社区以及黑人文化紧密联系的黑人女性则能够从中汲取足够力量以抗拒来自白人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个贬低黑肤色的文化中寻找到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最后,该文作者得出结论:托尼·莫里森,正是以这种鲜明的对应和对比的方式来驱除白人霸权文化所下义的关于女性美和家庭模式的神秘光环,并透过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叙述者——黑人女孩克劳迪亚向所有黑人姐妹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抗拒种族观念的歧视,坚守黑人文化并最终实现真实的自我.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茅盾积极投身于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他翻译了不同国家体裁多样的作品。然而,前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纵观其小说创作,他的早期作品以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讽刺、幽默
本文围绕唐诗中的文化现象,通过分析其中的一些语言特点,对唐诗的翻译进行了初步探索。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精华,反映了唐朝的经济、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文坛美国颇赋盛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源于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她尤为同情她黑人同胞的生活状况。正如她所说的,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通常所说的"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特殊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课是中
近年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例如:Egber,1999;Gu,1995;Jonassen,1999;Kenning&Kenning,1990;Pennington,1996;Warschauer,2000;e
凯瑟琳·安·波特创作了一系列出色的中短篇小说,在美国短篇小说家的行列中独树一帜。对波特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作品主题的探讨或文体风格、写作技巧的研究。本文则试图描绘出一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充满了中国北方人的淳朴和细腻、高亢与豪放之情。它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有的还流传到国外,受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小说翻译的热潮,这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林纾的翻译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