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宠儿》和《所罗门之歌》已经成为她的两辣家喻户哓的小说.然而,发表于1970年的《最蓝的眼睛》则代表着她最早期的作品.在展现长期倍受白人和男性压迫而失语的黑人女性的苦痛和挣扎方面,这部小说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着重刻画在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强大冲击之下,黑人女性痛苦的精神磨砺和复杂的心路历程.尽管许多评论家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分析书中众多女性人物对白人主导文化的消极回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幸命运,该文作者则认为莫里森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悲剧的结局,同样充盈着抗争的声音,它存在于另外一组以自我实践为生存目的黑人女性人物身上.基于此,该文半探讨在白人主流文化所界定的女性身体美标准和家庭模式的桎梏之下,这两组人物截然相反的抉择,即,面对白人世界的诱惑是选择放弃本身的真我的屈从中沉沦;还是坚守黑人文化在抗争中生存.该文通过比较和对比在白人主导文化所推崇的理想化身体美、家庭模式、社会等价值观念强大冲击之下,处于社会最低层的黑人女性两种截然不同的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旨在表明:那些迷失自我、割断自己与家庭、社区以及传统文化联系的黑人女性无法抵御种族主义观念的侵蚀,最终被禁锢在寻找自我的痛苦之中;反之,那些坚定自己的黑人身份、保持与家庭、社区以及黑人文化紧密联系的黑人女性则能够从中汲取足够力量以抗拒来自白人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个贬低黑肤色的文化中寻找到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最后,该文作者得出结论:托尼·莫里森,正是以这种鲜明的对应和对比的方式来驱除白人霸权文化所下义的关于女性美和家庭模式的神秘光环,并透过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叙述者——黑人女孩克劳迪亚向所有黑人姐妹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抗拒种族观念的歧视,坚守黑人文化并最终实现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