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FP DNA片段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转基因AD小鼠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飞跃发展,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被认为在AD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已成为A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和治疗AD的突破点。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学说认为基因突变或其它因素使A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rotein,Aβ)的表达增加或代谢紊乱,导致Aβ的产生和清除不平衡,日积月累造成Aβ的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illary tangles,NFTs),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Aβ淀粉样肽产生过多,其聚集物在脑组织中的形成与沉积是AD发病的一个中心环节和共同通道。因此,若能够减少Aβ肽的形成、抑制Aβ肽的聚集、抑制Aβ多肽的神经毒性、加速Aβ肽的降解与清除,则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理想途径。 目前AD常规的治疗,既不能消除Aβ的沉积,也没有改善神经元的丢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α<,2>巨球蛋白(Alpha-2 macroglobulin,A<,2>M)是一泛蛋白酶抑制剂,也是脑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脑内可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它广泛分布在细胞外液中,在血浆中维持较高的浓度。近来研究发现,A<,2>M是Aβ肽的一种高亲和力的结合蛋白,其C末端的27个氨基酸可与Aβ肽特异性结合。通过A<,2>M与Aβ的相互作用,A<,2>M可中和Aβ的毒性、降解并清除Aβ。另外,A<,2>M还可与一些小分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炎症因子等结合并清除这些分子,从而影响细胞的表型,影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炎症因子等的平衡以及局部微环境的稳定,调节细胞的生长和生理过程。通过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方法可将A2M分成6个片段,即FP<,1>(aa99-392),FP<,2>(aa341-590),FP<,3>(aa591-744),FP<,4>(aa775-1059),FP<,5>(aa1030-1279),FP<,6>(aa1242-1451)。各片段与生长因子、Aβ的体外试验证明,以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为代表的生长因子选择性与FP<,3>段结合,Aβ则与FP<,6>段选择性结合,且其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这也提示A<,2>M(FP<,6>)可能成为一个治疗AD新的方向。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作为神经系统的全能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且在不同因子作用下,定向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为神经损伤、修复的治疗性供体已经展现了诸多的优点。而且它也是非常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 鉴于A<,2>M具有中和Aβ的毒性、降解并清除Aβ及其FP<,6>段能特异性结合Aβ的重要特性,利用NSCs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及其对缺失神经元的替代作用,本研究小组在成功构建了pEGFP/A<,2>M(FP<,6>)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应用脂质体转染获得转染pEGFP/A<,2>M(FP<,6>)的NSCs,探索转染pEGFP/A<,2>M(FP<,6>)的NSCs治疗AD的新方法。初步实验发现,pEGFP/A<,2>M(FP<,6>)的转染能明显提高体外培养的NSCs体系对Aβ毒性的耐受性,并减少Aβ处理后细胞的死亡。在此基础上,本实验采用PCR、NSCs分离培养、基因转染等技术,并结合水迷宫测试、转基因小鼠鉴定、定向海马移植、免疫组化染色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手段,首先对所获pEGFP/A<,2>M(FP<,6>)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构建好的pEGFP/A<,2>M(FP<,6>)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NSCs中,观察携带pEGFP/A<,2>M(FP<,6>)NSCs的生物学特性,并将其定向移植到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内,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迁移,脑内Aβ沉积的变化,以及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pEGFP/A<,2>M(FP<,6>)重组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1.采用机械分离法,成功的分离出胚胎小鼠皮层NSCs,利用DMEM/F<,12>(1∶1)培养基,加入生长因子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成功地进行了NSCs的培养和传代。采用Nestin、GFAP、MAP-2进行鉴定,并进行了MAP-2和GFAP的双标记,培养的细胞有阳性表达,充分说明我们分离、培养的细胞为NSCs,而且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NSCs分离、培养、鉴定的完成为pEGFP/A<,2>M(FP<,6>)转染提供了载体。 2.利用Nucleofector转染技术成功将pEGFP/A<,2>M(FP<,6>)重组质粒转染入NSCs,转染率约为50%,经G418筛选传3代,荧光显微镜下仍可见EGFP的表达,经10%胎牛血清诱导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细胞MAP-2、GFAP表达阳性。表明转染pEGFP/A<,2>M(FP<,6>)对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明显影响。转染pEGFP/A<,2>M(FP<,6>)的NSCs用RT-PCR可检测到A<,2>M FP<,6>mRNA的高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到A<,2>M蛋白的表达。这也为我们细胞移植治疗AD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二、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及其行为学和组织学分析 1.对转基因小鼠杂合体种鼠(来源于Jackson实验室)进行繁殖,抽取小鼠的尾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得到了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 2.抗A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的皮层及海马区有大量的Aβ染色阳性斑块。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海马区Aβ周围神经元溃变、肿胀,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褐素,神经突触稀松形态不一,微管小泡及线粒体堆积,胶质细胞胞浆肿胀。水迷宫实验发现该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鼠显著延长。表明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具有AD主要的病理及行为学特征,为本研究提供了理想的AD动物模型。 三、携带目的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AD小鼠的实验观察 1.AD小鼠水迷宫测试,pEGFP/A<,2>M(FP<,6>)-NSCs组和pEGFP-NSCs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SO组及ACSF组显著缩短;pEGFP/A<,2>M(FP<,6>)-NSCs组和pEGFP-NSCs组AD小鼠逃避潜伏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以pEGFP/A<,2>M(FP<,6>)-NSCs组改善效果更佳。 2.抗A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EGFP/A<,2>M(FP<,6>)-NSCs组和pEGFP-NSCs组AD小鼠海马及皮层内,部分Aβ染色阳性斑块周围可见表达EGFP的移植细胞,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迁移并包绕Aβ斑块。观察pEGFP/A<,2>M(FP<,6>)-NSCs组AD小鼠额叶、海马区域,Aβ染色阳性斑块数量和平均面积均较pEGFP-NSCs组、SO组及ACSF组显著减少。表明pEGFP/A<,2>M(FP<,6>)NSCs移植治疗可以减少AD小鼠皮层及海马区Aβ斑块的沉积。 3.移植的神经干细胞,部分细胞Nestin染色呈阳性,表明仍具有干细胞的活性,MAP-2染色显示少数移植细胞呈阳性,GFAP染色部分移植细胞呈阳性。说明部分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本实验首先对所获pEGFP/A<,2>M(FP<,6>)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之成功地转染入神经干细胞,使其高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A<,2>M(FP<,6>)。并将转染pEGFP/A<,2>M(FP<,6>)神经干细胞移植到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观察到AD小鼠脑内Aβ斑块沉积减少,部分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显著改善。本研究从神经干细胞应用及基因治疗的角度对AD的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背景: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和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白藜芦醇具有抗炎和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然而机制仍未阐明。已有的研究显示激活的Shh信号具有抗炎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白藜芦醇能增强Shh信号的激活发挥神经保护或修复作用,而白藜芦醇是Sirt1激动剂。因此,白藜芦醇是否通过Sirt1激活Shh信号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尚待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离体和在体结合方
学位
目的:以提高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能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状况及心脏康复知识水平为目标,构建心脏专科护士主导的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干预计划(以下简称心脏康复干预计划),并通过类实验研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  方法:  ①采用文献分析、理论指导、专家小组讨论的方法,构建心脏康复干预计划。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获得构建本计划所需的基础资料。依据《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主要干预内容。聚
学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患者家照顾者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更加精确的照顾指导策略,建立精准高效的照顾模式提供资料基础,最终改善照顾者身心状态,提高阿尔茨海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洛阳市各三级甲等医院及其附属社区医院进行便利目的抽样,同时结合滚雪球方式选取研究对象,样本寻找过程中严格遵循纳排标准,最终纳入27位阿尔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学习记忆功能,NOS,阳性神经元和海马内AP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造模组12只,干预Ⅰ组(醒脑静低剂量)10只,干预Ⅱ组(醒脑静高剂量)10只。造模组,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ip D-半乳糖60 mg·kg·d(生理盐水配制)和igAlCl100 mg·kg·d(双蒸水配制),连续12周;空白对照组ip等量的生理盐水和ig
背景与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一个全球化健康问题。而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发生率又远高于其他脑动脉闭塞;因此,MCAO在缺血性脑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MCAO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有的梗死体积小,经治疗后可无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而有的梗死体积大,甚至最终因梗死体积进一步扩大而导致死亡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卒中中的常见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既往研究认为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导致SAH后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其与 SAH 后迟发的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 密切相关。过去的几十
目的:探讨短程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低龄儿童重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重度烧伤低龄(0-3岁)患儿28例、同龄正常儿童14例,分为试验组15例,对照组13例,空白对照组14例,失访3例。研究小剂量短程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低龄儿童的创面愈合的影响;并随访烧伤患儿烧伤后6月、12月、18月的身高、体重、骨龄
学位
目的:评估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治疗Tonnis Ⅱ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一期手术治疗Tonnis Ⅱ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8例(33髋),并与单纯Salter截骨术治疗的24例(24髋)进行比较。  结果:52例患儿均得到随访,平均26.8个月(12~64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研究重庆市城镇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流行病学状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南岸区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确定625例样本量,对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DR严重程度按照2002年国际标准分期),并填写基本信息、健康评估问卷。统计分析DR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  结果:62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计509例参与应
学位
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功能不全是肿瘤细胞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研究表明,正常细胞与转化细胞之线粒体存在显著差异;将肿瘤细胞质与正常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可能表现肿瘤源性特征,提示细胞质成分可能参与了肿瘤恶性表型的形成。线粒体是细胞质重要成分之一。线粒体DNA(mtDNA)缺失和突变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且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肿瘤进展、转移等恶性表型
学位